首页 > 作文 > 我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

我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

2019-09-28 22:43:44/365学堂/陈宁宁

读书就是和古人思想的再一次交融。我们(从)书中知历史、明是非、晓未来。尽管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起起伏伏,褒贬不一,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却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因此《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几本名著之一。(注意分段)

读《论语》不免为孔子和他的弟子间深厚的情谊和宽和的学习氛围所感染,有时也不免为他们思想的不合时宜而暗自发笑,但是如果不亲自去读论语,仅以历史上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亦或是打倒孔家店等评语为它盖棺定论,则是万万不可。《论语》无疑脱离时代太久了。他不仅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在2000多年前,它依旧是不合时宜的。你怎么可以让封建制的人继续采用奴隶制呢?你怎么能拒绝统一扩张的战争呢?然而当我们翻开论语时,惊讶(地)发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也就是说他们追求礼,不仅是追求礼的形式,要求人人按照礼仪生活,更要营造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而这种社会氛围,在儒家看来甚至比礼仪本身更加重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背后支撑的是良好的道德修养。(礼仪)

世殊时异,《论语》中的治理措施早已失效,但是其提出的君子的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人格依旧值得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读《论语》实在是一件没趣的事情,它常常缺少具体的事情,仅仅流传下来只言片语。但在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后,从只言片语中,我们依旧可以明白什么是儒家真正追求的,什么是其摒弃的。孔子的君子和小人都太过于绝对,太过于极端,但是他为后来者树立了一种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过犹不及等。这种思想被人接纳,但是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君子更像是一种道德标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永恒追求。晚清明臣曾国藩,可以说是一种君子的典范了,依旧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处处退让,显得有一些过度隐忍。尽管道阻且长,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成为君子。(君子)

除了确定一个完美的道德标杆的标准外,孔子其实也在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他认为交朋友有益者三友,有损者三友。好的朋友有好的性格,而坏的朋友,会说好话、会讨人开心,可只会帮助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依旧要把握分寸,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要切切偲偲,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交友)《论语》有一句名言,知其不可而为之。这虽然不是他本人说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得出孔子的性格,坚韧不拔,绝不放弃。孔子在鲁国的政策失败了,周游列国,但依旧没有大国愿意采纳他的学说。他做这些事情绝不是为了钱,为了钱屈服于鲁国的大司马即可。但是他没有。他在游说国君的路上,游说大臣的路上,几次遇到意外,不免有忍饥挨饿的时候,有时甚至有性命之忧,然后靠子贡或者其他弟子把他赎出来。可是我们知道。直到他周游列国回来,他依旧没有成功。他回国的时候已经很老了,心里明白,他的学说绝不可能在他生前得到实施。他便安心的在那里修书传道。面对这样一个为百姓的命运、社会安定而奔走追求的人,我怎能不心生敬佩呢?在《论语》中我们也不免发现他的一些缺点。他有一点傻。明明是去推行自己的学说,在学说还没有被完全接受之时,就开始横加干涉内政,并且天真地认为一个贤能的君主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因此他在口中反复念叨着“上”,心里想着北辰,寄希望于有一个贤明的人统治国家。这当然是时代的缺陷,正如时代给我们了深刻的烙印。但我们也可以尽力去思考,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接近于稳定的做法,而不是期待上天。可以只用儒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该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论语中都是有迹可循的。面对困难局面,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也是不错的应对方法。

当我再次翻开《论语》,我看见了一个人应有的脊梁。(开头逐层深入,写作意图逐渐明朗)(缺乏构思,段落设置也需要构思,要注意)

+阅读全文

作文点评

陈宁宁同学,首先老师为你地选材表示欣赏,你选择了这么大一个题材,而且还是经典《论语》来写作。当看到你的作文题目时,老师心中是纳闷的,也很想知道到底你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带着这种期待我读完了你的作文,但刚开始就似乎不那么令人舒适。全篇有且仅有一段,这不是一个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你对作文都没有最基本的安排,这样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其次,《论语》中涉及到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似乎也没有想好到底要怎么组织作文的条理结构,所以全篇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之间有没有逻辑联系,老师不才,很难找到你作文当中的逻辑。最后,老师建议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点展开论述,联系自己的实际去谈谈自己的心得,这样也许会好一点吧。

上一篇: 记忆里的那把伞

下一篇: 你的陪行者

相关作文

收藏/分享

分享「我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最新作文」到: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