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在国旗下成长——记清明故乡行

在国旗下成长——记清明故乡行

2019-06-14 20:44:31/霍艾伦

在我的书桌上方挂着一幅对联:“继承传统,拥抱未来”,是我爷爷的手迹,我十岁生日那天他写给我的。

爷爷九十多岁了,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看看报纸、写写毛笔字。

“爷爷要我继承什么呀,莫非就是他每天做的这些?我的本事可比这些大多啦!”我有些困惑,问爸爸。

爸爸答道:“当然不是啦,爷爷写的是你们这一代一生的责任与使命。孩子,你可别小看了你爷爷哟,虽说他如今老迈的都快走不动路了。”

“这样吧,今年清明,我们父子俩回趟老家,祭祭祖。你打出生到现在,还没回过故乡呢。”爸爸急着出门,回过身递出这一句。

爸爸的话,更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和爷爷口中的传统,对我依然是那么地遥远模糊。

清明节转眼就到了。这天,爸爸带着姐姐和我,起大早驱车上路,返乡祭祖。一路上,我浮光掠影浏览着车窗外怡人的春景,一边回味着已年逾九旬的爷节昨日对我的叮嘱:“孩子呀,回乡你是头一回,爷爷的故事的起点就在那里哟。爷爷老啦,出不了远门了,你就代爷爷奶奶给太爷爷太奶奶上柱香吧。”

今天的高速公路上有点堵,爸爸怕我们寂寞心焦,便放起了音乐:“一送里个红军,介支个下了山……”,“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名姓……”

好听又陌生的歌声,我努力辩识着每一句歌词。

不知不觉间,我们到了约定的集合点,见到了先期到达的亲友团。好几十人相互招呼,煞是热闹。好几个二十出头的男生女生,都喊我叔叔。回乡方知,我的辈份蛮高的,心中不禁小得意。

我的故乡,在风景秀丽的茅山脚下。茅山是闻名天下的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更是当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挺进江南抗击日寇的著名根据地。“弯弓射日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这首陈毅元帅的《卫岗初战》诗,是爷爷教会我的。诗里写的粟裕率领新四军打击侵略者的战事,就发生在这里。

穿过阡陌交错的田埂,我们到了太爷爷太奶奶的坟前。此刻,我面对墓碑垂手肃立,站在故乡的土地上。

这里,就是爷爷的故事开始的地方。当年他在这茅山脚下,为了收复家园,毅然投笔从戒,参加了新四军,踏上了艰苦卓绝浴血杀敌的抗日征途。

爷爷曾经告诉我,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军的压迫,新四军被迫告别茅山根据地,渡江北撤。那场面,正如那首《十送红军》里唱的那般”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千军万马里站着我爷爷,十万百姓里有我的太爷爷太奶奶。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不数年,被迫北撤的新四军唱着嘹亮的军歌,踏着坚定的步伐,胜利凯旋啦,他们是新中国的建立者。凯旋的队伍中,不消说有我的爷爷,还有那时和我爷爷还不认识的我的奶奶。欢呼欢迎的人群中,也依然站着我的太爷爷太奶奶。那一刻,他们那望穿秋水的老眼里,热泪纵横。

“太爷爷太奶奶,我来看你们啦!”,我燃起三柱香虔敬地插在祖先的墓前。刹那间,我明白了爷爷说的传统是什么。我仿佛觉得,祖先正在冥冥中注视并叮嘱着我,向我传递责任和使命,充满了期待。随着香烟的袅袅升腾,这伴着我肃立墓前油然而起的感悟,也在我胸中升腾、氤氲、化开,弥散成眼中的泪水,悲喜交集。

故乡的田野里,遍地盛开着油菜花,绿油油映衬下的金黄灿烂,一望无际。随处可见的已经枯萎的芦花摇曳在风中,这一荣一枯,一生一死,昭示着勃勃生机与岁月流逝,昭示着大自然的多情与无情,“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我折了三根芦花,带回家中,插在一只汉代的瓦罐里,作为回乡的纪念。

晚饭后,我翻出爷爷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今夜,这两枚国家颁发给爷爷的纪念章,在灯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

+阅读全文

上一篇: 鸡蛋壳的妙用

下一篇: 祖国的变化

相关作文

收藏/分享

分享「在国旗下成长——记清明故乡行-最新作文」到: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