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郭军平:拜访名家曹谷溪

郭军平:拜访名家曹谷溪

作者:郭军平

(一)

读到《路遥传》,厚夫先生多次提到了曹谷溪对路遥的很大帮助。这个时候,“曹谷溪”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在我的心中徘徊。

他是怎样一个人,从年龄上看,他自然比路遥要大好多岁。也许是命中注定,在路遥的文学人生中要遇到这么一位良师益友,这么一位播撒文学圣火的普罗米修斯。他们恰好是近邻,就像陕北高原上生长的高粱和稻谷,他们可以随意在风中对话与歌唱,交流心曲。而这时候的路遥,还是一棵青嫩的文学幼苗。

对于曹谷溪来讲,当时虽然他的名气还不是多大,成就还不是多高,可是无论在学识和人生阅历和创作经验上都可以说是路遥的导师。曹谷溪,单从名字来看,就很有诗意,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谷悄悄地流淌,它不声不响,悄然滋润着万物,化育着山间谷苗,当然也滋润着路遥这棵青嫩的文学幼苗。

也许,当初曹谷溪也不会想到这位后来者居然有着很大的文学潜力与文学能量,居然一跃而成为文坛巨星,其成就也远远超过自己。于当时而言,曹谷溪无疑是当地文学上的领头羊。他是路遥的实际领路人,在路遥对文学还只是向往而有热情的时候,他已经踏入了文学的殿堂。他拥有丰富的藏书,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许多文学期刊都在其内。与他的亲近,让路遥在文学上真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位文学上的领头羊也参与过不少文学活动,主编着当地的文学期刊《山花》,发表过不少作品。《山花》就像陕北高原一朵朴素可爱的小花,虽非名门闺秀,不艳眼,不夺目,但却散发着怡人的清香。到现在,这朵过去毫不起眼、被人冷落的小花,却因为培养出了路遥这位大作家而成为全国文学期刊阵营里面的名刊。

这次拜访老人,只见老人依然郑重其事地把《山花》珍藏在展柜醒目的一格。由此可见老人对《山花》的特殊感情。我曾经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想让老人送我一本《山花》,然而老人解释也是从别人处找到的不多的存本。我也就不好意思纠缠,隔玻璃看,只见存本陈旧发黄,年代时间自然不近。

面对老人,回头想,自己竟然能与他面对面交谈,而且还能受他的书法馈赠,真是不敢奢想的事情。因为当时在书中读到,感觉他是一个很遥远而又神秘的人物,因为《路遥传》的主角毕竟是路遥,对于他的详情我仅仅只是停留在路遥引路人的概念里。

然而这次面拜,竟然让我大吃一惊。走到老师家里,老师和师母平易近人,热情好客,竟然让我猝不及防。师母一边倒茶,一边拿出时鲜瓜果让我品尝。老师也边吃边招呼我,他们健朗好客的样子真让我感动,陕北人民真诚好客的一面在他们身上体现无遗。

交谈片刻,老师便带我到一楼“谷溪书房”,老师要为我赠书写字,老师一会儿称我“郭主编”,一会儿直呼我的名字,都让我感到亲切自然。老师毕竟是快八十岁的人了,虽然身体硬朗,但也气力有限,不宜与人太多交谈。我知道老师时间宝贵,少点交谈,多点行动,多看看就可以了。

老师的书房真让人大开眼界,真是文学的殿堂。老师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以及参加历次重大文学活动的照片历历在目,单从这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就可以看出老师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这打破了我以前的偏见。老师也是一棵璀璨的文学大树,果实满满的文学大树,只不过常常被路遥的名气掩盖了。如果说路遥是千里马,那么,老师就是伯乐;如果说路遥是管仲,那么老师就是鲍叔牙了;如果说路遥是莫迫桑,那么老师就是福楼拜了。路遥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真离不开谷溪老师的帮助。

老师满满的书柜摆放了一房间,走进房间,就像走进了一座小型图书馆,时间紧张,不敢细瞧。另一间是书法室,老师正为我写字,他有力的大手为我写下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滴水穿石时,黄河心中流”,并且为我叮嘱。我感到老师的赤诚、热情与厚爱。老师为我们的文学社写下“长河之始,苍海之源”的题赠,真是莫大的关怀。老师送了我不少书,个个都认真签了名,郑重其事地钤了印。幸好,老师聪慧的外孙女在,为我们留了影。

(二)

我之所以敬重谷溪老师,就是老师身上的那一种对文学的赤诚精神令人不得不折服。

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没有耐得住寂寞与孤独的苦行僧精神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任何在文学上走投机取巧和捷径的办法都是自欺欺人的行径,那种急于求成、怀着某种极度功利主义思想的人不是沽名钓誉就是半途而废,到最后,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是功亏一篑、一事无成。

因此,文学与科学一样,至今仍是功绩至伟的事业,谓之“经国之大事,不朽之盛业”并非言过其实。文学需要的是愚人精神,需要的是笨功夫、肯吃苦精神。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从来没有直道而言,曲曲弯弯,弯弯曲曲,是人生的常事。

谷溪老师幸而是最先接受文学启蒙的一位文学青年,他以他的感受与敏锐、才华热情歌唱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热爱文学的种子纷纷破土而出,他的气场,带动了一个地域的文学环境、文学气氛。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与文学气氛培育下,一块成熟的文学土壤形成了。当然,他是本土崛起的树苗,像他这样的树苗能够崛起,也离不开当时延大良好的氛围。作为红都的延安当时不仅是中共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政治中心,更是是苏维埃文化、教育中心,来自全国的大批进步青年、文艺家、作家也纷纷团结在苏维埃政权周围,为新生的力量歌唱,为进步的力量宣传,为人民鼓与呼。

著名诗人田间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经写下了轰动一时的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首诗虽然直白、短小,但在抗日的关键时期,却有着鼓动人民、号召人民的积极作用。谷溪老师和田间诗人是挚友,他们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在田间地头,还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合影。

正是这样一种发自对文学的赤诚精神以及他出色的写作才能,使他成为当时很年青的全国文艺创作积极分子,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和朱德的亲切接见,并且聆听了周扬的文学报告。年青脱颖而出的他并没有于此热心仕途,热衷于政治活动,甚至于把文学作为从政的跳板,从此更是沉醉于文学,歌吟于文学,这是他对文学真诚的一面。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年青人往往把从事文学作为从政的跳板,作为官的筹码和资本,从而半途而废,抛弃了文学,抛弃了青春,到头来,反而一事无成,落得岁月蹉跎,两手空空。

老人面对我,黑红色的脸膛洋溢着热情,洋溢着坚毅,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欲言又止。一句“路遥还批判过我,可是我丝毫没有介意......”老人以他宽大博厚的胸怀接纳了路遥,帮助了路遥,对路遥如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这些,当然路遥也感激在胸,在文章中不断提到过。正是对文学的赤诚,使他们消除了彼此的芥蒂,彼此的仇恨,在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们一起耕耘,一起飞翔。

老人先后执掌《山花》《延安文学》,就这样为延安文学、陕西文学奖掖后学、扶持新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文学依然神圣,这不仅在现在,也在于将来。尽管从事文学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热爱,持之以恒,就能在这片苦土上开花结果。

作者系全国十佳教师作家,中高考热点作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唯美文精选》《古徵文学》主编,担任新课标大语文《散文选粹》《齐鲁文学》《山东散文》等多家报刊编委,《文化艺术报》《创新作文》特邀编辑。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文荟》等100多家媒体发表500多篇,30多篇文章入选中高考(真题)模拟试题,曾获杜鹏程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全国各级各类文学奖和征文奖。著有散文随笔集《诗意语文》三部曲、《怀念河流》,教育专著《名家名师指点:高考阅读教学》等。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郭军平:拜访名家曹谷溪-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