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赖嬷嬷——时光的回声

赖嬷嬷——时光的回声

作者:中天悬明月

金圣叹善评《水浒传》。当评至武松杀潘金莲一回,借大雄氏话说:“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今岂武松杀虎用全力,杀妇人亦用全力耶?我读(杀潘金莲)其文,至于气咽目瞪,面无人色,殆尤骇于读打虎一回之时。”

施耐庵写武松杀潘金莲,和曹雪芹写红楼人物可有一比。曹公写红楼人物,对钗黛宝等主要人物用尽全力,放在多棱镜下,浓墨重彩地反复描绘,对一些极次要的人物也用尽全力,细心镂刻,毫不苟且,毫不手软。比如这个赖嬷嬷。

红楼之中,赖家和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赖嬷嬷却像一片随风飘过的树叶,她的出镜率远没有她的儿媳赖大家的高。但在45回,突然对赖嬷嬷来了一个特写——借赖尚荣的升职让她出场,又借她之口给赖家树碑立传,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贾府的巨大能量。

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都体面。作为服侍过贾家长辈们的奴才,赖嬷嬷在贾府多受尊重啊:和贾母在一起,居然可以在小杌子上坐着,彼时尤氏和凤姐儿还得在地下站着伺候呢;分位虽低,但出份子时贾母“钦点”她和李纨尤氏一个级别;凤姐儿本来有事要走,见她来了便忙站起身来让座;孙子被选了出来,家里请人看戏,连贾母都愿意给她面子;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替周瑞家的求情,而凤姐儿居然还听了她。

赖嬷嬷的魅力体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衣服的一褶一皱,语言的一字一句,点点滴滴都是功夫。你看她请客,老将亲自出马;先请贾母,后请王熙凤;既讲礼节,又讲程序,还讲方式;你看她痛陈家世,痛说家教,谈笑间完成了对主子的感念,对宝玉的训导和对凤姐的劝说,将正事融化于一堆杂事当中,请客吃饭倒成了捎带。那种完成使命的从容大气,真的让人望尘莫及。

赖嬷嬷叹道:“我那里管他们,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别人向她恭喜,赖嬷嬷却是轻轻的一叹。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在如此荣耀之时,却把身段放得如此之低;如此得意之事,却让她叙述得如此平静。多少人一登龙门声价十倍,可赖嬷嬷在这个人人容易头脑发热的时刻偏偏给孙儿一盆冷水,试问还有比赖嬷嬷更清醒的人吗?赖嬷嬷一出场就是这样一个严厉、慈祥、让人舒服的老人——虽然富贵,却不忘初心,知礼守礼,从不招摇。并且,言恩不卑不亢,言苦发乎情止乎礼,只有阅尽沧桑的人才能用如此平静的语调来叙说一部家族的历史。

且看她如何教训宝玉——

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这是赖嬷嬷在谈家教时,见到宝玉在场,顺口教训宝玉的话。那种听之可亲又不容辩驳的口吻,那种既不把你当外人指责,又不把你当祖宗供着的态度,那种又爱又恨,又心疼却又严厉的声音,活脱脱就像一位年高的祖母教训自己淘气的孙儿。再加上,那一连串的列举、比较和对照,傻子都能听得出亲你疼你的味道。这让在夏天里遭父亲暴打过的宝玉,听起来怎能不如沐春风?想必雪芹的记忆里一定有过这么一次十分受用的受训,因此让它复活在赖嬷嬷的故事中。以至于我每次读到这段文字,就会恍然想起自己的小时候,夏日的核桃树下,表奶用拐杖一点一点地数落我——那咬牙跺脚的严厉,那不容置辩的语气,那刻骨铭心的亲切,那爱极气极的神情……

赖嬷嬷训宝玉这段文字,其真正作用,不仅仅在传达一种对宝玉的疼爱。它还让我们进一步清晰地看见了赖嬷嬷丰富的人生阅历。早在她极其年幼的时候,她那充满稚气的眼睛,曾经亲眼看见,当年的贾政和贾赦是怎样挨父亲贾代善的打,见识过东府里珍哥儿的爷爷贾代化那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几十年的世事更迭,让赖嬷嬷在这个恰当的时候完成了时光的巧妙对接,把贾府严厉的家风家教展现在众人眼前。

赖嬷嬷的叫人舒服不仅在此,她还善开玩笑。那一次,是给凤姐儿过生日,贾母想变个花样凑份子玩乐。当凤姐儿说二位太太自己出的少,又不替人出,贾母吃了亏的时候——

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说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个外侄女儿了。”说的贾母与众人都大笑起来了。

想来是因为和贾母年龄相当,赖嬷嬷才敢在这里称贾母为“别人”。王熙凤替贾母说话,赖嬷嬷偏偏为二位太太叫屈。在没有根本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这你拉我扯、一纵一收之间,既活跃了气氛,又强化了凤姐那人人皆知的孝心。领导也是人,看惯了巴结讨好、毕恭毕敬的嘴脸,倘若面对家奴总是看到一副媚态,该会多么的腻味。在这种场合,适度的打趣就是在做思想体操,健身,健智又健心。当初黛玉进贾府,凤姐儿夸黛玉“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人人说凤姐儿能说会道,如一箭三雕;可赖嬷嬷的这番话功力浑厚,老而愈辣,真的一点也不输于凤姐儿。不仅如此,你看赖嬷嬷的身体语言——

平儿斟上茶来,赖嬷嬷忙站起来接了,笑道:“姑娘不管叫那个孩子倒来罢了,又折受我。”

看赖嬷嬷面对平儿时的得体自然,当初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不是太富有表演的成分吗?生活中,见过训人的,见过夸人的,也见过请客送礼的。但有多少人,没有把握住方式和分寸,训人让人记恨,夸人让人肉麻,请客反而请成了闹剧。像赖嬷嬷这样,时时处处都让人感到舒服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相对来说,王熙凤仗的是娘家的权势,贾母的撑腰,再加上自己练就的本事,领起了贾府这个江湖。办事果断,八面玲珑;但毕竟年轻,为了当时的效果,常常急功近利,出现漏洞,左支右绌,并且还得罪了许多人。奴才出身的赖嬷嬷,其个人本领比王熙凤要大得多;只不过历练久远,老而成精,轻易不肯发力罢了。

果然,一发力就让人难以抗拒——

赖嬷嬷笑道:“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依我说,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凤姐儿听说,便向赖大家的说道:“既这样,打他四十棍,以后不许他吃酒。”赖大家的答应了。周瑞家的磕头起来,又要与赖嬷嬷磕头,赖大家的拉着方罢。

替周瑞家的求情,无疑是一次蹚雷冒险,赖嬷嬷就十分高明地蹚了这个雷,冒了这个险。她是站在凤姐儿的角度,真心替凤姐儿说话:赶走了周瑞儿子就伤了王夫人的面子。因此,这段求情,表面上是凤姐儿还占着上风,实际上是她输了——不是输于权利,而是输于能力。说明她急于匆忙决定,虑事不周,只想到现时效果,惩罚罪过,维护自己的权威,根本没有想到背后竟然有那么深的一层关系。别看赖嬷嬷“奶奶”长“奶奶”短地叫个不停,但那种长辈面对晚辈让人不能拒绝的声音,那种每一句都是为凤姐考虑的态度,更说明赖嬷嬷柔若无骨却绵里藏针的浑厚内功。

我们无意将王熙凤和赖嬷嬷进行对比,二者也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只是想用事实告诉大家:任何能力,都需要时间作本钱。那些初出茅庐的出道者,虽也是呼风唤雨,火力十足,但毕竟生涩粗糙,力不从心。招人嫉恨不说,还处处贻人口实。赖嬷嬷做事,就是参透了最为复杂、最为微妙的人的感情,而这本身就意味着漫长时间的积累。说起来,时间可真是好东西啊,它能够给你经验,给你财富,给你见识,给你增重,甚至给你荣耀……在领导面前进退从容,出入如无人之境的赖嬷嬷,不就是漫长时间的杰作吗?

即便如此,时间也常常有失手的时候。但那不是时间的错,是当事人的错。时间煅烧的成功与否,那要决定于你是什么材料,决定于本人的素质。一样的八卦炉,不是孙悟空,你就炼不出火眼金睛。一样的贾府,炼出了赖嬷嬷,赵嬷嬷,也炼出了令人讨厌的李嬷嬷。当然,有人会说,和赖嬷嬷相比,李嬷嬷毕竟年轻,不到火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李嬷嬷这种只知道倚老卖老哭屈道穷的人,再炼三十年,仍然是时间的败笔。

赖嬷嬷家最初的背景也不会好到哪里。贾府中险恶的生存环境,主子们尚且得处处小心,何况一个奴才呢!赖嬷嬷的成功在于,一方面从贾府这个母体吸收营养,一方面给母体以最佳的反哺。除了儿子和媳妇充当着荣府要职,年下生日请安送礼,把丫头晴雯送给贾母外,她还更有远见——要么把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验熬制成家庭教育的素材传给后代,比如对孙儿言之谆谆的教导;要么把世事提炼成经营家庭的理念,比如懂得一支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然后把花园承包出去。也算识尽愁滋味,几十年伺候人的经历,肯定充满着数不清的委屈、辛酸和坎坷。但是,经过人生大苦大难、大风大浪的人,却从来不会整天把苦难挂在嘴上说给人听,也不会把这些苦难的伤口揭得血淋淋硬给人看。她所做的,就是把这些痛苦轻轻带过,还给生活一张灿烂的笑脸。

至此,赖嬷嬷的使命完成后便光荣隐退,多方塑造赖嬷嬷的任务也基本完成,至于真正的请客当天倒成了柳湘莲的专场。但是且慢,你看被时间打磨成功的赖嬷嬷是那么的圆融、温润、可敬而又可亲。她给人的印象,绝不是一枚简单的树叶,而是一棵根深叶茂生机盎然的榕树。也正因此,叙述赖嬷嬷的这段文字便成了十分耐读的文字。又想起金圣叹——我既得以想见其人,因更回读其文,为之徐读之,疾读之,翱翔读之,歌续读之,为楚声读之,为豺声读之。红楼中,一个个人间绝色的少男少女让人爱读爱看,何眼前一个花甲老妪,竟然也如此迷人,魅力无穷,让人百读不厌呢?

我总觉得,红楼之中,有个人和赖嬷嬷有意无意的遥相呼应,那就是清虚观的张道士。作者以这两个人的两场戏,演绎出什么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副在宁府上房内间的对联,曾惹得宝玉一心不快,却还是让参透它内涵的人拿过来用到了他身上。和他们相比,三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尽管也老于江湖,深谙社会,载笑载欢,但那种低到尘埃里的内心,毕竟是写满苍凉和辛酸,总给人一种不忍视听的感觉。

第45回,以“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为题目,一看就是宝钗和黛玉的故事。但行文至此,红楼众女儿一瞬间全成了陪衬,众星捧月一般,心甘情愿地被一个“读无字书”的赖嬷嬷抢了主角儿。以至于听赖嬷嬷说话,就像听暖心的祖母,在讲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故事——每一句里都是时光的回声。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活着

下一篇: 十八岁的纪念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赖嬷嬷——时光的回声-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