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古井盛衰史

古井盛衰史

作者:伊水湾湾

我们的小村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据父辈们讲,这口井比他们祖父辈的年龄还要大。

井口是用大理石砌成的,井内壁那光滑的湿漉漉的石头上,长满了墨绿色的苔藓,足以表明井的古老程度。一把盘绕着井绳的辘轳忠诚的日夜守护着它,只要有人打水时,那木轴的辘轳便发出聒噪人的吱呀声。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这口井就始终不甘寂寞,几乎没有一日不发出喧嚣声,因为全村近百户人家吃的全是这口井里的水。于是井绳换了一根又一根,井也淘了一次又一次,但由于供不应求,往往一到每天中午,井水就变得浑浊不堪。

三中全会以前的那些年代,社员们一起上工干活,一起下工做饭,于是每当该做饭的时候,便是井边最热闹的时候。井台上挤满了打水的人,乱糟糟一大片。

然而水井最繁忙的时候,要算每年的大年三十了。我们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春节那天不许到井里去打水,据说是为了让劳累了一年的水井歇息一天。于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便必须把自家的水缸挑满。这一天,那木轴的辘轳便一刻不停的吱吱呀呀地叫,直到黄昏上灯时分。

十三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们逐渐富裕了,在吃饱喝足的同时也就‘’不安分‘’起来。于是,有人便在农闲的时候,在自家的小院里建起了压水井。这样井台上打水的人便减少了许多。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活跃,随着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等高档商品的不断进入农家,小院里的压水井,似乎也显得笨拙不堪了。

于是,又有些些‘’不安分‘’的人们便想办法、出主意,想要用上那只要一伸手便可哗哗流的自来水。

这个主意竟然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一致赞同,不到三天,人们便筹全资金。从外地拉回红砖、水泥。很快,一个高高的水塔在村头建成了。

接着,村边深沟里哪一股又清又纯的泉水,被引到了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边,男女老少个个乐不可支。

家家通上自来水的那一天。全村人鸣放鞭炮,热烈庆贺。人们高兴地跳啊、笑啊,热闹非凡,唯独冷落了村里那口古老的水井。

+阅读全文

上一篇: 银行故事

下一篇: 久违的蛙鸣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古井盛衰史-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