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作者:李德晨

今天,农历五月十一,是我没有办法能忘掉的日子。

妈妈早早在二十年前就离我们而去,她生前,不管这一天到底是不是妈妈的生日,我们姊妹都会聚在一起为她过“生日”,原因是这样的:

妈妈有两个娘家,亲的娘家在我们大坪马河村,姓马,父母早亡。而领养妈妈的杨姓娘家在东源头杨岭村,更穷。一直到妈妈长大了外婆才想起妈妈应该有个生日,于是就去马河打听,村里人哪个会操这个心啊,比较了解情况的人说应该是五月吧,根据邻居的回忆就隐隐约约随便定了一个五月十一日。

也难怪外婆没有给妈妈过生日,因为妈妈从小就是跟着外婆讨饭长大的。

妈妈的这个“生日”,外婆外爷认了,我们做儿女的当然也认了,就是今天,阴历五月十一日。

她七十岁那年,我在老家给她办七十寿诞。亲朋好友去了几百人,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好不开心。中午的仪式上,当父亲给大家介绍母亲小时候逃荒要饭受尽人间磨难的经历时,因为我们姊妹几个泣不成声而引得大家都跟着掉眼泪。以致父亲过八十岁生日时候我首先说今天是喜事,就不提旧社会的那些叫人伤心的事情了。

听说外婆脾气不好,经常打骂收养的女儿。一次妈妈为了躲避外婆打骂就钻到红薯窖里,外婆不解气,就在红薯窖口架起柴火用烟把妈妈熏出来再打。可收养的女儿长大后竟然一点都不计较。外婆是突然去世的,当时我小,没有记住她的容颜。后来听外婆村里人夸我妈妈别看她是要饭长大,也没有文化可是却大人大量。因为接受不了养母突然去世的现实,慌慌张张赶到娘家的时候,外婆已经命断气绝。悲痛欲绝的妈妈竟然脱了衣服钻到被窝里把已经僵硬的外婆暖热。这样能救老母亲的命吗?妈妈的胸怀和孝道现在都叫我们后代惊叹不已。

外爷去世时候我有记忆,可能六七岁吧,最后那几年是在我家里度过的。因为妈妈是“独生女”啊。

对这个穷娘家妈妈一辈子都死死的挂在心上,包括近门一家子亲戚。最穷的人就是她最关心的人。一个近门的憨傻“聋子舅”,一辈子都是叫他应记吃喝,经常把家里的旧衣服送去叫他穿。妈妈三周年时候,按照当地风俗,作为娘家的他们应该在头一天就得去,可是到了当天上午一个远房舅舅才带领他们一群人去了。我当时十分生气,不应该的反过来指责妈妈娘家人。我哭着说我妈一辈子心痛你们,难道你们不应该最后给他烧一张纸吗?说的舅舅他们面红耳赤。当然以后我又专门给舅舅道歉,说主要是妈妈太离不了这个穷娘家了,我这个做儿子的太明白她的心了。

对娘家人是这样,对我奶奶呢,妈妈更是呵护有加。爷爷死的早,奶奶守寡五十多年。不想多提那个充满艰辛的年月了,一件事就可以说明妈妈是怎么当儿媳妇的。奶奶八十二岁那年不小心摔了一跤,缺医少药的年代啊,你想想怎么还可以治疗。饱经风霜,坚强的奶奶躺在床上,妈妈一边精心照料,一面找一些中药偏方。就这样躺了四年,奶奶竟然奇迹般地又起床了。奶奶拄着双拐杖又活了八年,一直活到了九十四岁。这一下母亲也好,父亲也好,孝敬老人算是远近出名了。不光是我们子女,榜样不知道影响了村里多少人。

母亲活了七十五岁,我总觉得她活的太短而做的事情太多,让现在的人感觉不可思议。对前辈是这样,而更多的是对子女的爱。我们姊妹六个,想想那些年日子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那个时候穿衣服是从种棉花开始的,一双鞋从种棉花到摘棉花,到弹花,纺棉,织布,染布,最后才是一针一线,要付出多少啊。这一双双鞋,一件件衣服哪个不是妈妈的心血啊。有记忆以来在农村家里就没有看见妈妈休闲过。比如一到了冬天妈妈就得想着过年给我们姊妹几个准备过年的衣服。特别是到了腊月,那昏暗示煤油灯下,从来都不知道她晚上是什么时候睡觉的。

最近我看了不少《嵩县在线》写母亲的文章大受感动,就是文友的情感激励我又一次提笔再一次写我的母亲。我感觉过去那个年代,那一代人的艰辛,养育儿女含辛茹苦,大同小异,也不想再浪费笔墨。因为我不是会写文章的人,更不会润色那个永恒的情感。但母亲对我的一件事,我凡告诉别人的时候却总是需要先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讲出话来,可惜眼泪我可管不住。大男人啊,妈妈面前自己怎么就这样的脆弱。

那是有一年,母亲去邻近的大竹园村串亲戚,人家打了两个荷包蛋,当时那可是最高的招待。妈妈吃了一个,另一个啊,想起了我这个宝贝儿子,光说话就是不吃。她就想了个办法把亲戚出脱出去了。亲戚一出屋门,他就伸手一把从碗里把另外一个荷包蛋抓出来急忙装到口袋里拿回家给我吃了。

这样一件小事,叫我想了一辈子,说想明白了吧,也不明白,好像是天底下母亲共同的一个谜底,叫天底下的儿女都去猜。而她们却是那么的坦然,无怨无悔,你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一笑而过,一个解释都没有。特别是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五花八门的思潮引来天翻地覆的动荡,叫我们这一代人无所适从。

想想现在的孩子,吃鸡蛋还得哄着,追着叫他们吃。做爷爷奶奶的弄不好还会因为自己不干净不卫生而遭到批评呢。敢想象从口袋里拿出来鸡蛋叫孩子吃吗。

说到讲卫生,家里还有一段小插曲呢。因为母亲从小就一个辛苦劳动,形象虽然不算邋遢但也从来不会修饰。一次我岳母家的人和我母亲开玩笑,意思是她不会讲究,到城里有点不讲卫生什么的。谁知道伤了她的自尊心,气的哭了一场。我听了也非常生气,因为天底下的男人最不允许的就是嬉笑出息自己的母亲。不过我还是问了妈妈说你儿媳妇说了什么?她说“你们都那吧”!地方话就是你们拉倒吧不要再说了。就这一句话呀,我记了一辈子。我说就凭媳妇这一句话我什么都忍了,我对母亲说,不说了,有人已经给你出气了,你也不要再生气了,妈妈然后就破涕为笑。以后,岳父家里因为有事背了两万多的外债,那个时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弄的过不成日子。岳父当了一辈子的大队支部书记,一辈子性格刚强。我想帮他还了外债还怕他不答应。当然也不是全部因为媳妇那一句话,我们两个一辈子相敬如宾,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吵过一次架呢,她们婆媳到母亲去世都没有红过一次脸。但确实就是想起来帮我母亲说那一句话,我就背着媳妇跑到岳父家里编了一个谎话,说现在上面有一个新政策,有的贷款可以写一个报告就可以用扶贫款免了利息。岳父不知真假就告诉了我贷款的地方。儿子开车,我把当时家里基本全部的积蓄家底,包括闺女过年的压岁钱在内凑了二万多元,一个一个把六个信用社和基金会的全部外债和利息还了。停了几天媳妇和她们娘家一家才知道了。就是因为媳妇对我母亲的一句好,我就涌泉相报。

我还有一个在公安局工作时候的同事叫学刚的,是我的小兄弟好朋友。那一年春节前他两口子没有告诉我就买了东西悄悄的去看望我的父母。我知道以后特别的高兴开心,逢人就说:学刚知我心也。

母亲因为是讨饭长大的所以一辈子喜欢帮助穷人。我记事的时候还有不少讨饭的人,妈妈见了就格外高兴,给吃给喝,还一边给我们讲自己讨饭时候遇到过的好人。于致于以后出现的“丐帮”现象叫我都快恨死他们了,感觉这些人亵渎了妈妈一样这些人的善举善意。

临近村里谁家最穷就是她的朋友。比如谁家冬天没有褥子了,没有盐吃了她都会力所能及去帮助。家里一个堂侄结婚分家时候没有分到一分钱,连盐都没有吃的,侄儿媳妇正在哭泣的时候,妈妈在我家也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了三块钱和一个罐头瓶,里面装了满满一瓶盐送给了他们。那个时候的三块钱呀!是什么概念,我去城里赶会一次妈妈才发给我五毛啊。这个侄儿现在因为脑梗塞已经瘫痪在床,话都说不真还是说妈妈雪里送炭的事情。

母亲去世时候我给她写的挽联“从小逃荒要饭受尽千般苦一生助人为乐好施穷人家”,这应该就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因为父母的爱心,今天说母亲就多不提父亲了。我的父亲干了一辈子会计,一辈子两袖清风,当闫庄公社机关司务长时候,一点都不会去多吃多占,竟然饿的脚浮肿,公社卫生院医生看了看说是亏症,因为都是熟人就说:你不知道三年不下雨饿也不死“火头军”吗,当司务长就是管这些做饭的,你怎么饿能成这样?他的事迹曾经入选县纪委出版的《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一书。我们做儿女的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之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互相帮助,姊妹六个都在县城,一辈子互相关心,互相之间都没有闹过一次矛盾。现在老人走了,下辈孩子也一天天长大,每年一次大聚会今年已经达到五十多人。都是托了老人的福啊。前年我家喜添了一个小孙女,满月宴上,老家一个小村庄一百多人,家家户户都把大门锁上贺喜来了。大家都说像这样一个村这一天封门闭户全部出门那可是史无前例啊。儿子不叫收老家人的礼金。我说一家收一百块算了,要不大家都不好意思来了。我非常开心,拿起话筒说我今天最高兴的就是农村老家乡里乡亲全部都来了,十分感谢,十分激动,这都是父母给我们后人带来的福气啊。

两个老人都走了,家里房子空着。我现在回家经常是去坟上站几分钟,看看坟头那两棵柏树。小姑姑栽的那一棵下面是爷爷奶奶;大妹妹栽的哪一棵下面是父母亲。我从来不会学别人像电视里那样和故人说说话,来表达感情,因为我不信鬼神,知道就是说说说说他们也听不见。

今天啊,又是五月十一,亲爱的妈妈,我今天特别想你。儿子已经一大把年纪,妈妈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走了二十年儿子还是控制不住情绪。如今,你差那么一点而没有抱住的重孙子长的已经比我还高了。今天给你过生日,我就是想给你说说,也想跟自己说说,说说儿子这一辈子最对不起妈妈的几件事情:

一是当年家里因为人口多,父亲一个月三十多块钱工资,怎么可以养活八口人。好在国家政策规定,对于国家干部家属,生产队可以按照每个人所分的“免购点”标准分粮食(是免购点,还是棉购点我分不清楚),当然还得出低价购粮。记得一年得八十块左右。那一年分粮食的时候有的人恶意中伤说为什么养活这些张嘴子货等,母亲听了气愤之极,说我父亲在外面工作也是拼死拼活的为公家干事情。她一怒之下就先把正在吃奶的小妹扔到井里,是怕以后小妹没有人照料太可怜,自己也随后跟着跳到井里了。

一个远房的伯伯是解放前当壮丁去了河北大名县,以后他逃离部队藏到一户人家在那里成了家,后来参加共产党当了学校校长。那几天刚好回老家了。伯伯一看不好,一边大声喊叫救人,一边不顾个人安危拉着辘轳井绳下去把妈妈母女二人救了上来。

伯伯以后在河北去世了,那几年我一直在想带妈妈去河北大名县伯伯坟上磕几个头,一是谢谢这个救命恩人,二是还母亲一个愿,想叫母亲高兴一把。

想着想着,说着说着,母亲也走了。

二是妈妈经常讲的那一个恩人,我没有很好替妈妈去报答她。母亲小时候逃荒要饭,整天在饥饿中偷生。当时村里一个地主家的小妾,估计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吧。她看我母亲可怜,在磨坊里磨粮食时候,总是偷偷的在磨眼里留一把粮食然后告诉母亲。人家走后妈妈就用小手从石磨眼里把粮食抓出来拿回家。想那一个“磨眼”里面,充其量也不过能装二两粮食,但对讨饭的人来说也可以一时充饥。俗话说“饱了一斗,饿了一口”。这一“磨眼”粮食的恩情,感恩的妈妈老是念念不忘,在她七十岁生日的时候,知道人家解放后已经改嫁到附近的闫沟村,专门叫人捎信请这个恩人去参加,还捎去三百块钱。但因为当时她身体欠安没有参加。过后我跟妈妈说我们以后买点衣服什么的再去看看人家。可惜又是想着想着,说着说着,又没有落实。

那一天我和尊敬的书法家朱义方哥哥一起谈论自己的老人,讨论追忆老人一辈子哪一件事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义方哥哥说他感觉是那一年他当化肥厂党委书记的时候,过年了,家里和他在外面都割了肉,买重复了,老父亲感觉太浪费,大怒之下把肉又拿到集上卖了。以后生活慢慢好转,又一年春节了,义方哥哥回家割的肉比那一次加起来还多。这一次啊老人变了,显得非常高兴,终于见到了老人少有的笑容。那一代人啊,开心的就怎么简单。

我说我感觉母亲一辈子最开心的就是那几年和城里的老年表演队一起扭秧歌,说说笑笑,和小孩子一样打打闹闹。我想她一定是感觉自己一个讨饭出身的农村人,就这样站了在县城人的面前就是出人头地了。妹妹们却不愿意了,说她那么大年纪在大街上抛头露面扭扭捏捏是丢哥哥的人了。我知道以后跟妈妈说只要你高兴我才不会在意的。这一句话妈妈高兴了,腰杆硬了,得意地对妹妹们说:哼,只要你哥哥不说,你们谁说也是枉然。

一次母亲回家感觉不好意思地跟我说,那些一起扭秧歌的人都说你儿子是局长,管着金矿,听说这一次县里梨园春来咱县城演出就是你儿子叫金矿出的钱,你不会跟儿子说说给我们老年表演队也弄几个钱花花。我听了以后说叫我看看。以后感觉机关不好出账,一点点钱也不好意思跟矿上说话就不了了之了,妈妈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我想也可能是父亲说她不能叫孩子犯错误什么的了。

对妈妈的亏欠啊,说都说不完,主要是这三件事情,这些年一直塞在我的心里,怎么想就没有办法原谅自己。老家里的人谬夸我的,说我是一个孝子。狗屁孝子啊。想想那个时候我真的有条件去完成妈妈这些心愿,简直是不费吹风之力。说工作忙,哼!工作之余你自己去玩了多少啊?再忙也是能抽出这一点时间的。想想如果拉上妈妈到河北大名县一起给那个救命恩人伯伯磕个头,她会是怎么的满意和高兴;拿一千块钱去报答那一磨眼的粮食之恩,然后妈妈会听到别人如何议论她知恩图报,她会高兴的睡不着觉。母亲啊,我太了解你的心了,但我为什么不去叫你开心享受赞誉呢?哪怕是自己拿咱家里几个钱送到老年表演队,这样,妈妈在那里会高高在上,人人尊敬,那妈妈不就是人上人了吗?

今天啊,儿子我越想越惭愧,越想越生气。今年妈妈生日,这可叫儿子怎么给你过。

母亲这一篇文章,任何人都写不完的。前几年我在QQ上给网友留言说:世界上全部的爱加在一起充其量不过只有母爱的三分之一。笔者也曾经为别的文友写母亲的事迹流过许多眼泪,因为大家都经历了那个难以忘记的年代。

我的感觉,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岁月衍生了特殊的撕心裂肺的情感。以后还会有吗,不会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彻底的变了。

我的父母是同一年去世的,三周年我也是同一天给他们一起办的。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岁月峥嵘始凝就撕心情感,下联换了人间再不酿酒裂肺苦酒。

亲身的经历已经成为历史,留下的情感是无价之宝。我去过欧美那些发达国家,也了解一点西方他们家庭的感情经历。一个值得思考问题是,是我们的撕心裂肺好,还是人家的坦坦然然好。

我的看法是:感情是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比如父母,他们去了,带着对儿女的不舍,但却把痛苦的思念永远留给了儿女,感情越深,痛苦就越多。

最后又回到我的母亲,她去世十年的时候,我写了一个顺口溜。那个时候我刚刚学会上网,不知道天高地厚。真个叫不知者无畏,我连平仄音都不知道,竟然敢写出“清平乐”来,贻笑大方自己还不知道。

这就是我母亲的“清平乐”,也曾经想叫朋友修改纠正一下平仄音。后来感觉这就是儿子心中的母亲,是我的心声,字字带血一般,一个字也不想动,顺口溜就顺口溜吧。

今天,想对妈妈说,又不敢说,儿子年事已高,但我是一个极其豁达之人。这个年龄还是基本天天晚上打乒乓球,喜欢开玩笑,大家都叫我“老不正经”。其实我最喜欢大家叫我老顽童。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但人固有一死,没有人能躲得过。

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的经历太多了,现在一听说有什么好事,第一个反应首先就是在好事里面还有什么不好的因素;听到坏的事情就会想到还有好的一面。

唯有“死”这个字,不怕的人太少了,我也怕啊。说到两面性,“死”的那好的一面太难找了,当然也有生不如死,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人,毕竟寥寥无几。

今天,是妈妈走了二十年的“生日”,儿子想悄悄的告诉你,知道你在那边想我,但也不想和我见面。如果到了那一天,唯一宽慰的那一面就是:

黄泉路上,世界的那一边,有我的妈妈……妈妈——·

妈妈…………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此情可待成追忆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