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文化与化文

文化与化文

一次,我走在一个挂有“嘉年华”的门牌的门下,正好出来一个小伙子,我指着“嘉年华”这个牌子问,里面是干哈的,他说是KTV,我问KTV是干啥的,他笑着说,唱歌呗。啊!原来如此,我感叹自已孤陋寡闻!我住进县城30年了,今天又开了眼界,这世道变得这么快,唱歌的地方最早叫歌厅,后来又叫卡拉OK,没想到又变了。我分明很注意学习,这紧学着已落后了。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乃文化之要义,它在感化教化人的同时,自身也在变化,这应该就是化文吧。现在有一种现象,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被意化、联想、甚或高度联想,被西化,字母满天飞,开口闭口言必称外文。一次我在一个灯市上问营销员,这LED是啥意思,她说了半天我也不懂,最后她干脆说,反正是好呗。类似的情形还有好多,真正弄懂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是似是而非。前几年公厕上写的大都是WC,其中M与W又分别表示男女厕所。由于许多人不认得WC,常常是在厕所跟前转圈而找不到厕所,有的勉强找到了却又不懂M与W的意思,常常出现进错位的尴尬。由于这种英文字母没有群众基础,后来又用布帘印上男女头像以示区别,有的人由于眼力不好对男女头像识别比较困难,也很困惑。有人说为啥不同时写上男女字样呢?那样既照顾了文盲,又使识字人一目了然。可有人说字母与印头像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其实,一个小县城一年能来几个国际友人,即使来了也是在旅游景区逛几圈而已,最多是在高档旅店住上一宿,而大抵不会在一般的单位和普通地方的厕所往来出入吧!这种接轨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除了语言符号化表情化和拼音化外,还有诸如语言臆造、语言庸俗、语言失范等。至于读错写错,字形丑陋不堪潦草难认更是比比皆是,不仅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就连堂堂国家公务员也不乏其人。即使在公众讲话电视屏幕上有的官员也屡屡读谬念错,令人大跌眼镜。

语言文字诸多问题的形成,并非语言文化自身发展规律轨迹,而恰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逆文化的一种化文现象。时代在变迁,文化在变异,文化不仅有以文化人的功能,而且本身也在变化,在传承,在发展,在交流交汇交锋中搓揉梳合,在花样翻新甚至在异化。饭店餐桌上本来上的是鸡爪,可服务员硬说那是凤爪,这不是指鹿为马的变种吗?可人们都默认了。再如,有的人将“爽”说成是不爽之意,又将“不爽”变成了爽的意思,真是岂有此理?还有比如“铁粉”“丁克”“神马”“砸蛋”“狂顶”等等,不一而足。尤其网络文化,有许多是快餐式碎片化,营养不良,看过即忘,有的是低俗媚俗,甚至离奇怪异,不时地侵蚀和冲击着文化的正常繁荣发展。诚然,许多现代表达让传统文化更加轻盈活泼地走进大众视野,但同时更应避免传播中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认知偏差,甚至出现貌合神离指鹿为马的化文现象。

近几年国家权威机构组织的汉字书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竞赛等,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规范书写、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别开生面的教化意义,值得称道。有许多文化大家,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奔走呼号,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中常常用古典语言,起到了画龙点睛警示恒言的感染作用,成为用典典范,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淬砺精练语言文字的师范,国人当效法之。

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化文则又是文化自身的一个发展轨迹,只是人是由文化的,文又是由人化的,因此我们既要有包容包涵的胸怀,更要不失其根本,有文化自信的底气,既要使文化丰富多彩,又要规范严谨,切不可让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溜进文化的殿堂,扰乱视听甚至玷污文化的圣洁。

信息时代决定了文化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鲜活的生产力,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大国,对文化的呵护与敬畏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尊重敬畏文化,首先应该从尊重敬畏文字做起。

李佃亮应县义井乡退休干部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怀念我的叔父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文化与化文-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