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在馥郁“稻香”里再忆“禾下乘凉梦”

在馥郁“稻香”里再忆“禾下乘凉梦”

5月22日下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逝世。一石激起千层浪,沉痛的消息顿时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引发广大群众强烈的反响,无数群众自发前往袁隆平先生故居、住所等地方哀悼纪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袁老俯仰一生,不褪人民“底色”,无愧“伟人”称号。
  不忘“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人民“初心”,他的心中常怀人民。衡量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没有推动历史的进步,有没有满足人民的期待。袁隆平自小便立志学农,在那个常常填不饱肚子的年代,面对饥饿,有人选择“独善其身”,只顾照顾自己,而袁老“位卑未敢忘忧国”,胸怀天下的他希望用校园学到的知识技术,让全体中国人民从此摆脱饥饿的困扰。能够“学成文武艺”,并希望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学以致用,在奋斗中解决整民族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个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梦想,也是伟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原因。
  砥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历史“丰碑”,他的功绩永照人民。“民以食为天”,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最根本最基础的“命根子”,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满足广大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产量的“起跑线”要求,然而这“起跑线”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举步维艰。面对国外学者的发难,袁隆平先生多年来研究的杂交水稻腾空出世,从此解决了困扰一个民族的“口粮”问题,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0%人口数量的人民,用不断刷新产量的“中国奇迹”完满解决了质疑,更用不断升级的水稻让人民在“吃饱”的基础上进一步“吃好”。
  坚守“同人民打成一片”的质朴“土气”,他的作风紧贴人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能力出众并不能因此伟大,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完成“止于至善”。袁老一生为人民“口粮”事业奋斗终生,目标纯粹得令人敬畏,但同时他又是少有的同人民打成一片的人民科学家。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没有所谓科学家的“端架子”;面对网友的善意调侃,他欣然接受并开怀大笑,迅速获得“袁爷爷”的称号。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百姓对袁隆平先生的敬意多了一份亲近。
  有网友评论,“有人来时饿殍遍野,有人走时繁华盛世。”袁隆平先生毕生追求都为了“没有人挨饿”,一生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在馥郁“稻香”里再忆“禾下乘凉梦”-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