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

2020-07-17 17:26:00

【篇一:读《傅雷家书》有感】

逯靖琰

初次读《傅雷家书》时,我没有很深的感触,就只是觉得这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可不知怎的,越读好像就越着迷,从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而我,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傅雷是一个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比如:“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生活要严肃,有规律,有节制,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用钱要适当,总之,行事不可凭冲动,图一时之快,必须深思熟虑,你个人更不可使性。”大到人生艺术,小到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或许单单的这么一读,觉得傅雷好像有些啰嗦,但这么细细的一想,无不看出傅雷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傅雷给儿子立下过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还曾对儿子:说在国外要保持中国艺术家最优美的传统之一,靠艺术谋生,给西方人做榜样。你不是抱着一腔热情,想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吗?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在国外为祖国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去安慰人家——虽然这是你最主要的任务。我们的艺术家还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时时刻刻传达给别人,让别人去作为参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资料。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他时时刻刻都有着一颗爱国的心。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这是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雷对儿子录音的分析赞赏,并且在后面一直鼓励儿子,在这段话中傅雷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也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读《傅雷家书》,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还总是不懂事,不顾你们的苦口婆心,总是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通过读《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身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篇二:读《傅雷家书》有感】

袁鹤鸣

《傅雷家书》是一部毫无争议的经典。再平常不过的家信,在傅雷笔下,却金句频出。在感悟与思考中读完此书的我自然将不少“傅雷名言”刻在了脑海和心底,也多了一份同理心和对事情新的认识。

挫折和苦闷,就像病痛一样,是人人都渴望“避而远之”的,可骨感的现实似乎刻意要让它们存在于人间。傅雷在家信中也坦言:“人生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本来就是常态。”

他认为,需要区分“小我”的苦闷和“大我”的苦闷。透过傅雷富有灵性的文字,我对“小我”和“大我”感悟颇深。“小我”的苦闷狭隘且阴暗,显然有害。君不见,世俗中少不了追名逐利、攀求富贵、渴望成功却难以实现,和别人攀比后产生嫉妒和仇恨的人,他们从一己之私生出的苦闷,既害人又害己。而“大我”的苦闷则不然。我们读杜甫的“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们为国家破裂、黎民受难而忧愤无眠。这是从社会、从人类的福祉出发而产生的苦闷,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义、善良,所以即使苦闷,反而会激发自己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当下。在疫情刚爆发的那段时间,我总会由于禁锢家中而闷闷不乐。但当在一则则新闻中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时,当我静心翻阅《傅雷家书》,认真地体会了书信中所传达的思想后,那种现在想来十分可笑的“小我”的苦闷烟消云散。那些为国效力,却不顾生死,不计报酬的人难道不苦闷吗?从接受采访时的表现来看,最让“战士”们苦闷的根本不是自己要以身犯险,与亲友隔绝,而与患者“亲密接触”,而是疫情的扩散导致了许多人不幸感染,给武汉百姓,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而我,应该打开眼界,多多关心社会,了解世界。多一些“大我”的苦闷,才能令我真正奋发,去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

“小我”中独善其身,而“大我”中胸怀灵宇。是的,这本书的的确确让我受益匪浅。它启迪了我的心灵,教我树立远大志向,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命,抛弃狭隘的“小我”,追求高尚的“大我”。

【篇三:读《傅雷家书》有感】

国景栋

初读《傅雷家书》,不禁令人耳目一新。《傅雷家书》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风格厚重,以家书的形式全面展示傅雷的家风,再现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侧重传达了傅聪“从小在父母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不得不说,《傅雷家书》刷新了我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我以前从未想过会有人以家书为题材来编著,听到的也仅仅有《曾国藩家书》,还未曾读过,实在难以想象家书的写作风格。我甚至没有听过傅雷这个名字,不了解他的经历,更不用说有关他的书籍了,以至于在开始读关于傅雷的文章时一知半解,往往要靠注释来了解当时傅雷给孩子傅聪写信时的背景状况。

母亲朱梅馥的书信中大都关于询问傅聪的生活以及对傅聪的怀念,父亲傅雷的书信中既有对傅聪生活的关心和怀念,也有对关于乐理和文学方面的理解参悟的探讨,还有身边他人的情况,可以说父亲傅雷的家书占得比重较大,与傅聪的讨论较多,其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问题。

在《傅雷家书》1954年的多封家书中,开头几篇傅雷对傅聪的感情多为内疚,感怀之前同傅聪关于乐理方面的争吵,充分表现出傅雷的“教子极严,几乎不近人情”,而这也往往是在离别时才有的感悟。可见傅雷对自己的孩子是充满了愧疚和热爱。而作为一个父亲,书信中也常常有对儿子的怀念,虽然傅雷在信中常常表示“不再说教条式的话”,但在信的末尾,总还要再叮嘱一番。

所有的信中,有不少是父亲给儿子的一些启发与安慰,比如在傅聪赴国外留学时,因为俄文糟糕,父亲傅雷也常常在信中劝慰他,同儿子讲自己以前学法文的故事,勉励他在忙于演奏的时候也多补习俄文。就如同傅雷所说的“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

对于傅聪的好友牛恩德,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动手术时,父亲因为傅聪忙碌没给好友寄信而委婉的批评他时,特意强调“对待朋友不能马虎”,要求傅聪“一辈子记住,一切做人的道理,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书中还有许多傅雷教给儿子的道理,并希望儿子有切实的行动。在一些信中,是可以看出傅雷对自己的儿子的爱情也是非常“上心”的。

在一篇书信中,傅雷提到“在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并且有“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的原则。最后在这封信的末尾,傅雷再次对儿子强调:他所敬佩的“上帝”“巴赫,贝多芬,肖邦”等等第一,爱人第二,并且说明“你目前所能支配的精力与时间,只能贡献给你的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可见对于傅雷来说,爱情往往比不上真理学问重要。

《傅雷家书》完全迥别于其他文学的作品,厚重朴实的语言,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到充满亲切,令人感到不同的新颖之处。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懂得如何做人,怎样对待人宝贵的一生。

父爱如山,严厉坚韧。因为有了傅雷这样出色的父亲,才能有傅聪这么优秀的儿子,才会有如此令人难忘的家书。

【篇四:读《傅雷家书》有感】

孙楠晰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人爱其子、胜于一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的教导,在我看来至今仍能对诸多家长有所启发。

傅雷先生从小对傅聪教导极为严格,何时起床何时练琴,都规划的极为细致,甚至不容有半点差错,因此傅雷先生与儿子傅聪之间也有一些隔阂。让我为之敬佩的是,傅雷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错误,并为此自责。他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月十九日晚的书信中写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傅先生意识到了,并且改正了,作为长辈对孩子认错就算在现在有许多家长依然做不到。我想这也是他们之间隔阂消失,并且一直保持密切书信往来的原因,也是让许多家长受教的一点。

在我看来,傅先生与其子傅聪并不完全像是父子,更像是挚友、甚至是知己。这一点在父子俩的书信中不难看出。在那样的年代,虽有书信但交流也十分不便,他们不像平常人一般在书信里写大段大段表达思念的话语,或是家长里短,聊的大多都是与艺术有关的。巴赫、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李白、杜甫的诗句,亦或者是自己听的音乐会。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他们无话不谈。

在书信中,傅雷先生还不断地教傅聪做人的礼仪和方法,他在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的书信中写道:“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在教儿子利益的同时,也不忘留意孩子的受教情况“你的老师有多少年纪了?是哪个音乐学院的教授?过去经历如何?面貌如何?不妨告诉我们听听。”他还会不断的安慰和开导儿子无论是演出比赛,还是为人处世。

我读完傅雷家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概没有父母能做到像傅先生这样吧。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去读,作为晚辈读《傅雷家书》能从中学习到为人处世的礼仪道理,作为父母读则会从中学习到教导孩子的方法,或者多一份感同身受。这是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从而有所知的书,值得每一个人反复品读。

【篇五:读《傅雷家书》有感】

苏童雨

假期初次读《傅雷家书》,便深深被其所吸引。

《傅雷家书》是一部特殊的书,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傅雷对儿子不仅疼爱,而且在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使人感触深刻。

傅雷学贯中西,儿子知书达理,父子之间语言交流十分默契。书中的一封信使我印象特别深刻,父亲傅雷对儿子的要求也不仅在学习艺术方面,在礼节方面傅雷也给了儿子很严格的要求,例如“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温和”“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直立”,一句句叮嘱的话语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父母。

每次与大家聚餐,母亲总会在出门前告诉我“见到长辈要问好,对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要学会包容,定不能闹脾气。在开饭时,长辈先动筷后才可夹取食物。”正因为妈妈的叮嘱我才学会了这些,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在《傅雷家书》二百多封给儿子的书信中,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使我十分感动。“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这样的教子爱国之情令我十分感动。如今许多人向往着国外生活,但却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出卖国家贪污受贿的行为时有发生,我想所有人都该学习傅雷爱国的精神和洁身自好的品格。身为中学生的我也要认真学习傅雷,热爱祖国,学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傅雷家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感到父爱的伟大,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也启发着我,让我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正如傅雷所说的“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功夫用的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是啊,我想现在我更需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不足,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看过《傅雷家书》后,我也决定像傅雷一样坚持写作,记录下每天发生的故事,并且与父母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

查看全文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