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八公公的沉默

八公公的沉默

2021-07-22 08:11:23/马占果

《社戏》这篇文章涉及到两个“公公”。一个是被偷了罗汉豆却仅仅责备双喜他们踩坏罗汉豆的六一公公,另一个则是被孩子们擅自借船,借用盐和柴的八公公。(这篇作文线索明朗,开头结尾主题突出,结构合理,佳作)

六一公公作者在文中是详细写了的。写了他第二天遇到双喜和迅哥儿的谈话,并没有表(现)出对孩子们偷豆的不满(,)而是仅仅责备他们的不细心、不节约,匆忙中踩坏了豆。而六一公公在听说是为了请我吃豆时,反而还转怒为喜了(其实也没多“怒”),说着这是应该的。他听了我对他地里的罗汉豆“很好”的评价(后,)更是非常感激,特意给我的母亲和我送豆。

如此种种,都是一个淳朴的乡间老人对孩子的爱护,热情好客(、)和善良可亲。转眼看看另一个公公——“八公公”,不用多想就能感受到——这不就是六一公公的翻版吗?只不过把豆子换成了船、盐和柴火罢了。

虽说描写八公公的语段很少,直接描写公公本人的句子甚至没有,但他的心理其实更值得去揣摩和体会。毕竟留白这种写作手法本来就是留给读者自行(想象)填充的。

孩子们擅自用了船、盐和柴火后,也不知八公公到底是发现还是没发现。从孩子们普遍单纯的直线思维角度来说,他们大概是认为八公公压根就没发现。倘若真是这种情况,那接下来也没啥好多说的了,只能归结为孩子们运气好。

但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由双喜在吃完豆之后的担忧(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可见八公公的细心是有目共睹的,更何况以一群孩子的思维缜密程度(,)在做完“坏事”后完全销毁证据确实不易,而且这少了盐和柴应该是很明显的,因此八公公大抵是发现了的。(这样想也更符合作者赞美乡下人民淳朴无私性格的意图)

还有一种可能便是文中双喜的计划所言——“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取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或许以前有过类似事情发生,导致了八公公(产生了)心理阴影。但是这样思考,文章就没啥内涵了,鲁迅肯定不是这样构思的。

用正常的思维来想,八公公所行就能体现出八公公比六一公公情感更加细腻了,或者说他并不像六一公公那样直率——在他发现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向孩子们点明,而是保持着沉默是金的态度——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用沉默原谅了孩子们,)这种方式就直接默默原谅了孩子们,不让孩子们感受到受批评的苦恼和痛苦,保持天天开心的良好心态(,)健康成长。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乡下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奉献,不分彼此的精神实质体现,是一种农村生活常态。他们之间用一道淳朴的纽带连接起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彼此互相用用东西算个什么?那些东西不过都是身外之物罢了,并不重要,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相信彼此的良心,相信只是借用去做正当的事。

因为在乡下待过一段时间,我才能真正感受到乡下的淳朴是城里人无法想象的,那是纯到极致的“共产主义”,也是真正平和和睦生活的楷模。生活在城镇中,拥有进步思想的我们,不是更应该拥有这种至情至性的品质吗?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读完整篇文章,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社戏》这篇文章看得很仔细,做得不错。马占果同学的这篇文章读来很像一篇人物赏析,因为文章的前半部分写的就像是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征,直到后半部分才加入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既然文章题目是“八公公沉默”,就应该围绕“八公公”讲述他的沉默的来龙去脉,语言要简练,不需要解析得如此复杂,重点是讨论八公公沉默背后蕴含的情感,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并加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更具真实感,也更能打动人。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