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偏偏本佳人,何故愁白头

偏偏本佳人,何故愁白头

2021-08-03 05:33:45/王乐怡

               翩翩本佳人,何故愁白头(首段点题,开门见山,颇具感染力)

                         ——读《红楼梦》有感

幼时翻看红楼,只觉晦涩异常,非常人所能理解;待到长大后再读红楼,却生出“卿本佳人,奈何薄命”之叹。

一曲《葬花吟》难以绘尽人生百味,纵然才子佳人,到最后也不过是“飞鸟各投林”罢了。

曹公的文笔着实令人赞叹,红楼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纵使有一笔带过的,也能巧妙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又一个的伏笔铺垫让我们能在心底暗暗揣摩出红楼梦中人之命运,也能窥得封建大家庭日渐式微的宿命。

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即是那些封建社会中未能得偿所愿,爱而不得的女子们的缩影,以生命痛诉着封建礼教的荒谬。“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些女子就如其一般一世清高,却终落得凄凉一生。爱之深,恨之切,黛玉在贾宝玉与薛宝钗大婚之日泪尽而逝,一心一意系于宝玉,却终究不可得。如此一个可人儿,结局却悲凉至此,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如若当时未曾结识,黛玉或许依旧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官家小姐,宝玉也不会因其而抛家弃子,遁入空门。

宝玉这衔玉而生的人儿,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他曾说过:“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不同于其他男子,他是喜爱女儿的男子,喜欢女儿们的脂粉香味,喜欢女儿们的妍丽容貌,更喜欢女儿们的一颗七窍玲珑心。在曹公笔下,他既是多情却也专情,对于一众姐妹,他端的是欣赏与崇拜,不掺杂一丝情感。他于黛玉是一见钟情,是心生倾慕,是情根深种。他们是前世注定却无法善终,而在高鹗笔下的贾宝玉却多了几分大男子主义,他一位一向不慕名利的“隐士”却去参加科举,对于黛玉的怀怨而终他虽有愧,但却又移情宝钗,也是令我有些愤懑。若不是紫(紫鹃),他或许会忘了黛玉也未可知。

再说那宝钗,此女便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她是一位典型的封建主义孕育出的淑女。她与黛玉比较多了一份深沉心计,与众人皆能和睦相处,因此相对于黛玉她也能得人心。“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从时,自云守拙”这是脂砚斋中对薛宝钗的评价,她也是靠着低调处事才赢得贾母和王夫人的赞赏,才能嫁于宝玉。但她却也是一个令人怜惜的女子,纵然她机关算尽,纵然她嫁给了心上人,但她的丈夫在贾家破败,在她身怀六甲之际遁入空门,抛却红尘世俗。但即便如此,她却能在贾母逝世后扛起贾府式微的家势,以至于贾府不会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空壳这一点也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还有一位的配角,王熙凤的泼辣霸气,袭人的温柔和顺,晴雯的心高气傲……都被曹公塑造栩栩如生。一个个女儿被封建思想所束缚而死的身世,在王夫人、郉夫人等人的眼里,皆是命运所注定的,命不可逆,所以他们认为这些皆是他们应有的结局,无需怜惜,这也勾勒出封建礼教所对人的迫害之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往今来,多少佳偶纵得举案齐眉,却是情深不寿,徒留悲切。

每个人的人生中如宝钗这样的人易得,但却极难会有像黛玉这样可以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与朱砂痣,这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红楼一梦,怀金悼玉;千回百转,如泣如诉。最后也只能空余下后人喟叹:“翩翩本佳人,何故愁白头。”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红学家周汝昌认为此八个字写尽了红楼的血泪,也写尽了曹霑公内心的切痛。也许红楼的深邃之处,寻常人只得探寻至浅浅一层,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这部作品的无限喜爱。这篇读后感,写得动情入微,不得数遍翻阅,不能得如此评述,可谓是用心用情,精读细读,几乎刺到红楼的精髓。从体裁来看,这篇文章既有引述作品,也有领悟感评,二者相得益彰,表达出作者读罢红楼后的所思所想,非常难得。文段中,有几处对红楼的解读,值得再经推敲,但作为评述红楼的观点,值得赞赏。但个别地方出现了错别字和词句不规范的地方,今后写作中要多加注意。

上一篇: 我的变化

下一篇: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