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少做仪式,多做实事

少做仪式,多做实事

2021-08-04 22:11:42/刘杰豪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各式各样的仪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不少仪式也流传至今。现在有些人,习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发扬光大,发展出“上班仪式”“吃饭仪式”等等。但我认为,这样的仪式无非是喧宾夺主,节外生枝。(文章开头对细节的刻画生动传神,恰到好处)

当然,这里所讨论的仪式,并不包括祭祖等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仪式。这里主要指的,是那些新仪式,即那些加在诸如“上学”“上班”这类普通的事情前的仪式。

但有人认为,这些仪式并不见得就不好。这样的仪式,可以激发人工作或者学习的热情,让人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举行仪式的过程,又能够激发人心底的正能量。不过,这些事实如同“量子鞋垫”一样,不过是臆测出的效果,实际并没有那么牢靠。

首先,仪式并不见得能“让人拥有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几乎所有被外力所激发的豪情壮志,都会在时间中消散的无影无踪(,)而费尽心机去追寻所谓的仪式感,一来不见得有效,况且(二来)还会花去不少时间(,)最后还(同时也)会让旁人生出一种莫名其妙之感。

至于这样的仪式能激发正能量,那至多是极少数特例。对大多数情况来说,这样的仪式就和每天看一篇励志文学一样,刚开始几次有用,之后就逐渐沦为形式上的操作。更何况,上班或是上学,本就是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而在这些事前加上仪式,使得“上班像上坟,上学像行善”,俨然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架势。这样的行为,若是从包袱笑料走向生活,那就不只是引人发笑了。这样的仪式,看似无伤大雅,与文革时期的“忠字舞”,也就是抽烟与吸毒的差别罢了。

仪式,起先不过是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特意通过特定的仪式来增强自己的神秘感和神圣感。而我们真正应该保留的精髓,其实是除去迷信成分后(,)其中蕴含着的对万事万物的敬畏。那些所谓的新仪式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完全可以换成去充分了解和体会自己工作、学习的意义来激发自己的热情。

“多干些实事”(,)这是胡适先生的教诲。但在生活中,从刷短视频到围观事故现场,还有很多像“仪式”这样没有必要的事情。这些事情,看似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实则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而只有排除这些事,我们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学习与工作。(结尾自然,语言朴实)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世界上很多事情总是过犹不及,适当的仪式感会让人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看似无趣的事情,从而在无趣中发现乐趣,但是过度的仪式感则会变成生活的负担。刘杰豪同学的这篇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开头对细节的刻画恰到好处,结尾自然,语言朴实,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但老师希望你以后在写议论文时,要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适当地举一些事实论据,用身边的真实故事来充当你的论据,这样会使得文章更有理有据,而不流于空洞的说教了。

上一篇: 一个敬业的人

下一篇: 懂你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