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雪国·破灭

雪国·破灭

2021-08-25 00:46:11/陈静雯

雪国·破灭

雪国,纯洁破灭之地、爱情破灭之地、希望破灭之地。这悲凉不仅于驹子,也是对千千万万处于苦痛之中的人民。(文章的开篇即点题,围绕中心,紧紧扣题,点赞)

——题记

我知道川端康成曾写过一句话:“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

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又虔诚的心态啊。这句美丽、温柔动人的轻语轻轻敲击在我心房,我便记住了这个名字:川端康成。

本来我是不轻易买书的,我却被这些推荐与评价语所吸引:“川端康成的最高代表作”“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我知道我拒绝不了这样美丽的诱惑。

但是我看了一遍后有些失望。

的确,整篇雪国给我的感觉的确是行文中一直萦绕着一种悲哀、一种悲凉的感觉,也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很美,但像梦一样。

为什么说像梦一样?

因为梦里的场景是很乱的,有时前不接后,恍恍惚惚不清不楚就好像过去了大半辈子,没有目的,更好像自己做的事没有什么意义,不管你在梦里是悲是喜也无论这些悲喜多么强烈,都是徒劳。而这本书也是一样,没有过多的、完完整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明显交代人物之间有过的瓜葛,以消极空虚的岛村的视角来描写与驹子的相处,相由心生地赋予“物”徒劳、悲哀之感,给人传递出一种稍显悲观的看法,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所以这本书也褒贬不一,那些大致浏览的人会觉得云里雾里,就如同我第一次看这本书,只看到了一个岛村三次到雪国见了驹子,然后莫名其妙以一场大火结束了,像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

但我后来反反复复看了不下五次,终于从很小很细微的蛛丝马迹当中看出点东西来。

故事开头着重笔墨来写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观察到的一个纯洁美丽得虚幻的叶子。但叶子在接下的故事里出现的频率寥寥无几,让我会以为文中有太多与故事无关的败笔。

后文中主要描写纯洁的驹子对爱情、对生活的追求。岛村第一次来雪国时初识驹子,被她的洁净脱俗所惊叹,把她预设为寄托了精神的好友。这也是打动驹子的两点:岛村的尊重满足了她的自尊;她向往东京,奢望岛村能带她去东京。因此驹子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岛村。

岛村第二次到来,还是被驹子的美丽和自己的肉欲所引诱,渡过了友情的浅滩。尽管驹子知道岛村必然会离开她,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对岛村迸发出奔放热情,真诚而炽烈地爱着他。而岛村只是冷漠地看着驹子在苦痛的生活里挣扎,从没想过伸出援手。

驹子的身世坎坷,15岁被卖,被赎身后不久恩主染病身亡,她又陷入苦海。后来一位琴师给她赎身,教她琴艺。但驹子为给琴师的儿子行男治病,沦落风尘。这是她无法逃脱的责任,是一种牺牲和报恩。

在这种苦痛的生活中,驹子仍不变她对生存的渴望和热爱。她会坚持读书、写日记、弹三弦琴,把家中收拾得洁净整齐。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已隐藏在纯朴的绝望中变成了一种天真的梦想。但正因为她内心还有着天真的梦想,她还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这种琴声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但在岛村眼中,驹子的这种生活徒劳无益,而这个女人迷恋着他,又是多么可悲。

“你在笑呢,在笑我是不是?”

那样子着急又激昂地说“你就是这点不好,你就是这点不好!”的驹子呀,狂热又卑微。

这怎么会是岛村和驹子的爱情呢?这只是驹子的爱情啊。而岛村把驹子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来欣赏。这对于驹子来讲多么残忍?

她的苦痛不仅于此,行男死了。她拒绝在行男临终时回去见他一面,而是坚持送岛村离开雪国,更是在后来从不给行男上坟。岛村因此对她产生了些许厌恶。

其实她只是无法接受自己那么多的付出与牺牲得到的是一个徒劳的结局啊。

在岛村第三次到来雪国度假,叶子在大火中从蚕房坠落,驹子崩溃地哭喊。在文中只出现过寥寥几次的叶子,那个表情过分认真而像假面具一样单纯的叶子,与驹子之间仿佛是有极致的恨与极致的爱,可是文中什么也没说,让人不知道来龙去脉。

在多次的反复阅读与查阅资料下,我才发现,我曾以为的败笔恰恰是亮点。纯洁得过分认真的叶子其实已不能算作一个真实的“人”,而是驹子纯洁内心的映像和精神代表。现实的驹子已深陷泥潭,越挣扎越无可奈何地陷得越深,所以她把叶子当做以前的自己来对待,甚至希望岛村把叶子带去东京,不要让像她以前一样纯洁美丽的叶子褪色,替她给行男上坟,替她纯洁美好地生活——

“每当想到她在你身边会受到你疼爱,我在山沟里弄得身败名裂这才痛快呢!”她半是气话半是认真。

叶子却死了,只剩下驹子的躯体在这世上挣扎,这该有多痛苦啊。行男死了,叶子死了,岛村也到了离去的时刻——岛村慢慢对她从欣赏和感动于她的洁净,变作同情她无谓的挣扎,再只剩厌倦她变得世俗的炙热的爱。她对生活的全部奉献和追求都落空了。她神情呆滞地抱着叶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她如今的脸,活像一副旧面具。

——“驹姐说我快要发疯了。”

——叶子露出拼命挣扎的神情。

——驹子发出疯狂的叫喊。

——谁疯了谁知道呢?是否徒劳。

即使我看不懂再多,但我写到这儿,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川端康成先生应该是想描绘一种极致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更是对驹子这种处于苦难之中仍不变对生存的渴望的赞美,反映了他对日本现实生活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同情。我为什么把这个同情延伸到千千万万个像驹子一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身上去呢?

首先得讲岛村的形象。他是一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中年已婚男人,常常感到迷离恍惚,甚至觉得一切都是美丽的徒劳,包括生存。他认为他帮不到驹子些什么,所以他只是冷漠地看着驹子做着徒劳的事情。

我觉得,从同情驹子的角度来讲岛村固然被我们痛斥为渣男、“恶人”,可从另一个角度讲,没有这个岛村,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岛村”来把像驹子一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当做消遣的玩具。驹子这个人物身世坎坷,社会地位低下,注定了她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没有出路,得到的定是悲剧。中华民族和这大和民族所面临的问题也很相似,这是社会的一个弊病,只有从根本上根治,让民众不要像“岛村”一样认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徒劳甚至因之冷漠、暮气沉沉,而是要去相信生活的价值,唤回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唤回心中的善良与同情,才有可能让像驹子一样的处在苦痛中的广大人民有出路。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民族的一份子,所要思考的东西。破灭可怕,但没有追求的麻木更可怕。所以,我们也该像驹子一样,努力追求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破灭也绝不是徒劳。(结尾自然,语言朴实)(段落太多,阅卷人会失去耐心,要注意布局)

作文点评

这一篇读后感紧扣住“雪国”中的“破灭”来展开。在文中,作者看到读本中驹子对爱情的憧憬,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一份纯真,一个“破灭”,可谓是抓住了川端《雪国》的精华。文章在复述读本时,表述比较清晰、完整,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的很清楚,也让读者了解了读本中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建议:“读”的内容可以压缩(压缩,不是删减),用更有条理和简明的叙述方式,概括故事,并将笔墨集中到读后感的具体内容上,其实故事情节在发表感、评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进去。作者在作文中对读本的分析是到位的,所以要利用自己这种体悟能力,将“感”的部分进一步充实,让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上一篇: 夏日

相关作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