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如果冬来临,春真的不会远了吗?

如果冬来临,春真的不会远了吗?

2021-08-28 00:47:29/陈小青

雪莱曾有语录:“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冬日来临,必将会与春有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它真诚的写照。可他却仍愿冬日漫长,即使自己受冻受饥,令人感怀而又不解。(文章主题明朗,主题突出,适合考场作文)

冬深时,大地被皑皑白雪银装素裹,不少文人墨客因雪生情。“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亦或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这些诗句耳熟能详在领略雪景之美时,他却在暗自感伤。

他,终日在终南山之中砍伐木柴烧成木炭,常年的劳作使他两鬓灰白。满面尘灰仆仆加杂夹杂着不可言状的烟火色。伸出双手,只剩下厚厚的大茧与已深深嵌入裂缝中的层层灰炭。岁月的影子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少印记。他整日与斧子、火炉作伴,白日一天的劳作砍伐来的木柴数十斤重,烧成木炭却也只剩下了七斤有余。

冬日来临,只有一件单衣盖着皮肉,风吹雨打将单衣也搞得破败不堪。(写得传神)他无儿无女,为何还如此落魄?只因炭的价钱低贱,卖炭所的钱财全用在了食物与麻衣上,仅如此花费竟还不足够!为了让自己能有一时的温饱,他忍受天冷,却愿天再寒,只担忧若天不寒炭价会更加低贱!

上天好似听到了他内心的呼喊,夜里下了足足一尺之深的大雪。他终于展开愁颜,为雪一笑。他早早准备好一切,吆喝着牛快点赶。

炭车碾过之地无不留下车轮印。山路坎坷,却止不住他内心之愉悦。他望着天思索,这天我的炭该卖个什么价格,怎样之价,若买炭的人和我一般贫苦,就低价卖;反之,若是有钱人家,价就高点。想着想着,不觉已到正午。牛也累了,那就停在南门外歇歇吧。

欢喜张望着,他忽瞧见有两男子骑着骏马,迈着跳脱的步伐奔来,身后扬起阵阵尘埃。是买家吗?他起身远看,一瞧,不对!是太监及他手下爪牙,心头一块石头悬起。(细节动作,心理描写,真实传神。)他抓起缰绳牵着牛快走,可牛却不知危险,仍在悠闲漫步。太监急急使急切地令他停下,手里拿着公文讲着皇帝的命令。紧接着,径直调转牛车赶下老头,吆喝着牛车往宫廷牵。

望着远去牛和一车的炭,站在雪地里,他泪沾两眶,他知道反抗无用,不能吝惜这千余斤的炭。天色灰蒙蒙的,好似也在为他感伤。一车炭,一年劳作,仅被半匹红纱一丈长的绫换来充当价钱。无人不知这报酬怎值一车炭钱啊!

冬日漫长,他苦懊,他后悔,他无奈,他没了生计!何日才能得到与春的邂逅?何日才能望见那缕阳光?他踏着沉重的步伐回走,一步比一步沉重、艰难,最终倒下,骷髅似的身骨被雪遮盖,没了踪迹。

冬来了,春在他的生命中终止,没了期程。(结尾简明扼要而又生动地刻画,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改写的文章,改写的文本是出自白居易之手的《卖炭翁》。对于这篇千年名篇的改写,应当为数不少了,这篇改写文章的特色在于:一、通过细节传达深层信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白居易诗中所呈示的信息,而是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故事情节进一步充实,补充进去许多原著中没有却又合理的细节信息,比如厚厚的大茧,指缝里的炭灰,身上单衣的具体形态,这比白居易的诗歌要更深一层,这样就自然更加深化主题。二、饱含深情。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么传神的问题,在于作者心中无比同情这位烧炭者,小作者真的走进了烧炭老翁的内心,也走进了白居易的内心,诗作中的悲情是油然而生,而这篇文章中的悲悯也是力透纸背的。三、富有创意。作者开头先引用了一句雪莱的诗,不过却反向利用这句诗的含义,对于忍受不了漫长冬日苦熬的人们来说,春天会如希望中的那样很快到来,而对于卖炭翁来讲,“冬来了,春在他的生命中终止,没了期程。”他不期许春天来临,但他期待的冬天尽管已经到来,他连承受这寒冬的最后一丝意志力也被戕害殆尽。这样的写法,更增进了一层悲切意味。不过,作者文章中有些语言细节不够修饰,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再好的文章如果细节做不好,一样会功败垂成,戒之慎之!

上一篇: 一棵树,一段情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