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自由在心间

自由在心间

2021-11-23 13:23:29/邓丽婷

自由在心间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依我拙见,当今社会,已不那么需要怒吼和反抗去挣脱专制与集权的枷锁,而更需要用冷静与自律去追寻心间的自由。

在独立意识充分觉醒的今天,不会再有“主子”和“奴隶”的社会角色,但在新的时代里,似乎有些新的东西,奴役了我们的心灵,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用卢安克的话解读一下现代人的奴隶表现,“现代人大多数过得可怜,因为他们天天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然后用钱买回一堆不十分需要的东西安慰自己。”这句并不高深深奥的话却准确地概述了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本质。

我们从小接受“被统一”的教育,一切奇形怪状的,都要“回炉重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们信奉答案的唯一性,在简化的命题前三拜九叩。长大后,又以身价拥有的多少存折里的数字来标榜成功。每个人都想活成一种样子。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们喝了防腐剂的榜样,如果没有“按部就班”,就是这个社会的败类,一辈子遭人轻视与嘲讽。于是我们放弃了自小望着星空刻画的梦想,选择对现实点头哈腰,我们甩开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手,转身向名与利投怀送抱。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羞耻,因为在现代,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现实,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连梦也不自由。

可是,我不明白,即使混得再体面,过得再光鲜,却委身于自己不热爱的行业,坐拥千万无价却根本无意义的资本商品,就一定是幸福的模样的吗?就像一部迎合了观众口味却没有中心思想的电影,虽卖座,却只似一盘加了香精的菜肴,只配被消费。

我们成功地活在了别人的眼里,却硬生生得丢了自己。

如此,哪怕我们拥有再大的空间,手里攥着再大的权利,身心也是不自由的。我们手扼杀了我们的热情,给自己的梦想锁上了镣铐。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一停被迫安了马达的脚步,在熙攘的浮华中静一静,想一想,我真的想这样做吗?得到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待年华逝去,当我要离开人世闭眼的那一刻,我会对我的一生后悔吗?

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先生一心为公,专注教育,从未被任何名利俘获心灵。哪怕他的教育事业再成功,他都没有改变初心,自己的一切都要奉献给国家。他去世时,房无一间,地无一亩,口袋里只有6元7角钱。“巍巍大校长”,无房无粮,但从未被羁绊,专注其一生所爱。殊不知,这才是自由。

自由在心间。我呼吁:还梦自由!还心灵自由!

作文点评

只要心自由,到哪里都是自由的。“青春的可贵并不是因为那些年轻时光,而是那颗盈满了勇敢和热情的心,不怕受伤,不怕付出,不怕去爱,不怕去梦想。”(桐华)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站在青春起点思考未来的孩子来说,是很真切的一个命题。丽婷同学审问了教育、家庭、社会等常态现象,与之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去确立真正的自我的模样,很有意义。文章观点明确,论述的思路比较清晰,尤其是使用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准确有深度,体现出丽婷同学平时的阅读积累功力。 论述类文章比较重视理性思维——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有观察后冷静、客观、准确的阐述。比如“如果没有按部就班就是这个社会的败类,一辈子遭人轻视与嘲讽”这样的判定,在现在包容性更大、个性化更强的社会理念中,是言语过重了。第四段的阐述重在“现象”(是什么),轻在理论归纳(为什么),而关于中心论点“用冷静和自律去追寻心间的自由”,直接阐释部分(第8、9段)笔墨仓促浅显不够透彻有力,文章着力点偏离了论述的中心。议论文要“论”。如何把道理讲清楚,进行富有逻辑的阐释,体现出议论文思考深度,推荐丽婷同学阅读“浅尝辄止”所推送的导师团特级老师孙晋诺老师的一篇作文指导的文章——《作文,如何跨过60分》,相信你会获益匪浅的。

上一篇: 夏日遇事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