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022-03-10 20:04:13/黄大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都是平时耳熟能详的俗话,许多人将其视为真理,奉之为信条,在同人讲道理时,亦多有用到。但见多了人拿着这些俗话当作“道理”去教训人的时候,便觉得有些失望。

亚圣先师在《孟子》一书中曾说过: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这告诫世人行事要循理,有一定不去做的事,才能做成一些事。儒家圣人给人间立下了许多方面的规矩,尽管如今已经有许多成了在书架上吃灰的陈规,但仍不乏可取之处。就如上文所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如何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呢?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明理,明白先后,大小,善恶之分。可为之事,虽先小恶,不掩后之大善;不可为之事,虽先小善,不掩后之大恶。

明白了何可为,何不可为之后,就轮到下一句: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但是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去打压,诋毁出色的人,还理直气壮;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去强夺别人的好东西,还心安理得;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就出卖同胞给敌人换取蝇头小利,还振振有词。这些是“知其可为”吗?并不是,而是自欺啊!

人常自欺,知理却不循理,反而歪曲道理为自己开脱,还认为自己有理而洋洋自得,这是很不对的。明白什么正确、什么该做、什么错误、什么不该做,是知理;正确的事、该做的事坚持去做,错误的事、不该做的事绝不去做,才是循理。

至圣先师也曾说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里的“不可为”并非错事,而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既然不容易做到,为何还要去做呢?因为道义所在,即使本一开始就没有做成的希望,但道义在心中,就像在燃烧中走向灭亡的蜡烛一样,价值的体现不只看结果,心怀道义奋斗的过程才是燃烧的价值。

不信?

去问问那些庙堂之上谏诤封驳的清流言官,问问他们为何要直言死谏,被廷杖所辱却仍不肯放弃让君王醒悟。

去问问那些在边关中尽忠至死的边军官兵,问问他们为何不丢下武器,任由异族屠戮同胞只为自己苟全性命。

去问问那些亡国不愿再事二朝的骨鲠旧臣,问问他们为何还怀念旧朝,宁抵抗至死也不享受臣服的荣华富贵。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为悲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勇气!

曾子和子襄曾有过关于勇气的讨论,曾子认为,稍有冒犯便拔剑相向的血气之勇,不算真正的勇气,真正的勇气,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在反省后,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乡野村夫,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与自己为敌的有千万人,也勇往直前,也能面无惧色地说出:“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啊。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本文的论题“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开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俗话,虽在下文有所阐述,但不能让读者明确本文要 表达的的论点,老师建议结合题目直接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作者运用《孟子》的“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作为论据加以解说,老师觉得说理有点空洞,不具备说服力。老师建议,摆事实与讲道理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请注意妥善运用。

上一篇: 我的好朋友

下一篇: 爱劳动,做真人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