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谁能理解他的悲伤

谁能理解他的悲伤

公元前353年三月三日,会稽山阴的兰亭之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漫谈歌词的傲然文人在酒与诗的甜美,醉洒笔墨,放纵自己于这短短几息。

他乃王羲之,自称“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抚当雁行”的王逸少。

他是一个传奇,在书法界,“书圣”之称如雷贯耳,一篇《兰亭集序》领无数英雄竟折腰。唐太宗为他沉沦,后世之人因他魂牵梦萦。如天上的流星,转瞬即逝,令人缅怀,又无法证明。镜花水月一般缥缈却又扣人心弦。

而他不仅仅是一个会泼墨吟诗的文弱书生。他是英猛的王右将军,就像一朵在士族名门中的奇葩,在那个士族公子们除了吟诗开发闲时,便是涂抹胭脂白粉,盛装打扮的时代里,他奋不顾身怀着一颗对国家的热忱之心,投身于仕途于战事,以血于汗的铁戈,挥洒出他的绝唱!

他是骄傲的,狂放的,但他也是迷茫的,不安的。那个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呐!权力的交替势必带来纷争与哀号,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滚滚无情的铁蹄践踏在每个人的身躯之上,无人能幸免于难。站队的成功便成了是否能活下来的唯一标准。纵使你有千种才能,万种神通,一次错误便可在顷刻间夺去你的性命,乱世之时,人命如草芥。那时,没有人知道这一次正确的选择会不会在下一秒成为恶魔的使者!甚至一句无心之言便可引来杀生之祸,文字狱不是明清的专利,在那个时代就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咣”的一声便砸下来,让人首分离!

于是啊,文人们便人人自危,害怕卷那个夺走无数文人才子的政治漩涡之中,他们或求玄问道,不理“凡尘”之事,或放浪形骸之外,以自然,自由为借口行放浪之事!这是一种难言的悲哀啊,文人不似文人,铁骨铮铮的身躯消逝在纷争的祸乱之下,以笔为矛已成了一个简单的笑话!谁能理解他的悲伤呢?是的,他与其他逃避现实的轻弱书生不同,他以一个士族子弟的身份,踏上了前线,“王右军” 之誉十多年誓死杀敌得到的,谁都知道,当年的士族对于武将有多么嗤之以鼻,自诩贵族的他们是多么看不起“莽夫”的存在的。王羲之他却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内心的忠诚让他奋战拼搏!可是那个时代的枷锁实在太多了啊!身份甚至是只是一道轻巧的锁,用刀一挣便可以脱下,但那时代的锁困住每个欲展翅飞翔的雄鹰,尽管挣扎的鲜血淋漓,但逃避不出那个囚笼!

《兰亭集序》这幅惊艳的巅峰之作,他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笔画从容而神气内敛,这是醉酒下的展现自我,是脱下身上重重枷锁之后的轻松自如。这是一种轻盈也是洽洽是这份轻盈更突出了他的悲伤,他醒后如何也写不出这么一幅传世之作了,为什么?是因为苏醒的他身上有太多枷锁了,试问一个身负重担的骏马如何再次日驰千里呢?

《兰亭集序》是一曲快乐与悲伤纠缠不休的绝唱,他也许并未意识到那心中对于这个世界的恐惧,沉重的文字成了他情的 寄托,只有醉了的他才愿意真正放松自己,以心作笔,喊出自己那潜藏的悲伤,这又是多么令人无奈与心碎啊!

他看到了死生亦大的痛苦,那是对生活的追问,到了极致,自然而然产生的悲观。人生短暂,也事无常,往事不在,生死无常,这一切的一切甚至不再是对江山社稷的忧患了,那是一种超脱于现状与生俱来又无法摆脱的痛苦与孤独了。他没有办法将这份与自己身边的任何一个,和盘托出,并且在那个黑暗时代,知音可遇亦不敢倾心诉!

他说有生之年应该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他在奋斗,在拼命,可是啊仍如螳螂挡臂,仍旧挽断不了一个时代的沦陷,大厦将倾,如何去扶?

谁能理解他的的悲伤?那一份张不开嘴,说不出口的悲伤!魏晋时期毁了多少人的梦呐!他只在诗文里能浅浅的挥洒的遗憾与悲哀吧。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绝望地等待着真正能理解他的人!可是我不能,他不能,没有谁能真正理解他,这份悲哀是千古之痛,痛哉你我之心,却又毫无办法!

逸少,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谁能理解他的悲伤-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