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蒹葭》的哲理

《蒹葭》的哲理

作者:龚敏迪

《诗经》中的诗篇,最为人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蒹葭〉了。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百川灌河,水天一色浩渺而肃杀的秋景,经过了春夏的青涩和成熟,一切都变得天高云淡地一望无际。

蒹葭是苍苍、凄凄、采采的,那是一片茂盛而将转败的芦荻白花随风摇曳,随著时间,从清晨到日出,逐渐变得清晰。白露也从「为霜」到「未晞」,最终只留下痕迹的「未已」。追寻伊人的跋涉者在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的漫长多阻、崎岖不平、曲折迴转的水岸上,独自不倦地「溯游从之」。

所谓学海无涯,贵在逆水行舟,人的世界是思考的世界,需要努力逆流而上,寻找生命的本源意义,而不是随波逐流。而追寻的对象是完全可以感受到其存在的,只是以为她在水一方,结果却宛在水中央;觉得她在水之湄,又发现她宛在水中坻;感受到她在水之涘,最终还是宛在水中沚。尽管从水中央,到水湾、水屿、小渚、水边、水中小块陆地,逐渐从模糊缥缈变得清晰具体,但她永远是一个「宛」字的彷彿,曼妙而难以捉摸。

有、无都存在于感悟之中,却无法言说。就如爱,一定要有个对象,但这个对象一定不可能完全在掌控之中;渴望爱,也一定有他渴望中得不到的遗憾。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论是爱也好,真理也好,禅也好,一旦说清楚了,就不是那回事了。由此也可以知道,那些自称掌握了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之人,有多麽狂妄无稽。

原载《人间福报》2021年3月31日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桓谭的坚持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蒹葭》的哲理-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