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乡下老家吃春去

乡下老家吃春去

作者:李现森

中国的“吃春”习俗,又称为咬春或者啃春。即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一般来说,南方最早,春节即已开始,而此时的北方尚无绿色,“吃春”要到了春分前后。

在我乡下老家嵩县,可食用的“春”多着呢!她就是一个藏着春天的宝藏,什么荠荠菜、榆钱,白蒿、刺角芽、扫帚苗、蒲公英、槐花,等等,种类繁多。

“老人家,你这个黄花苗咋卖哦?”

“一块钱一把。”

“今清早才在这坡上头摘得”

......

在村里的拐角处,可以看见本地村民摆着摊,贩卖村子里春天的美味——蒲公英和荠荠菜。

“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献身喜作医人药,无意芳名遍万家。”蒲公英,在乡下老家又叫黄花苗、鸡蛋棵,道路旁、山坡上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蒲公英可以新鲜做菜食用,凉拌味道极佳。晾晒后,根和叶也可当做茶饮。好食者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表婶一大清早就上坡,挖了一袋子蒲公英,现在正摆在村头售卖,有不少路人慧眼识宝,买了一大把蒲公英带回家,生意可好了。

荠荠菜,分大叶荠菜和小叶荠菜两种。常见的是大叶荠菜,粗叶头,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野生,偶有栽培。其叶肥大而厚,叶缘羽状缺刻浅,浅绿色,抗旱耐热,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风味鲜美。

……

当然,市面上最多的当属香椿了。一小捆、一小捆,堆在一起,洒上少许清水,水灵灵的,晶莹剔透。春天采摘香椿的嫩叶,有迎接春天之意。乡下老家“三月八,吃椿芽”的农谚,指的就是“吃春”的意思。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早就已经流淌着一种香椿情怀了。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有“椿木实,而叶香,可啖”的记载。明代徐光启将香椿作为救饥植物载入《农政全书》,近代康有为先生更是作了一首《咏香椿》来表达对香椿的喜爱,称“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一木历春秋,一叶满干坤。在乡下老家更是奉椿树为“树中之王”。这得从一个典故说起。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打得大败,人困马乏,又饥又渴。逃到一片桑树林,看到紫红紫红的桑葚就吃了个饱。他对桑树说:等我得了天下,就封你为百树之王。等到刘秀称帝后,为报答桑树的救命之恩,就命大臣去封桑树为王。大臣看到臭椿树上结满了果果,误认为这就是救命的桑树,就封了椿树为王。这正是桑树救驾,椿树封王,气得桑树破肚肠的故事。

椿树的顽强的生命力是黄土塬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所谓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情形,只要风的力量到哪里,哪里都会有它的顽强的身影。

山涧,沟畔,山头,河边,它从不唾弃生长的地势,哪怕是再贫瘠的土壤,都能一个劲儿地向上生长,都能与白云作伴,与清风游戏,与小鸟歌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既是对野草的形象描写,也更像是对椿树而言。

春天来了,零零散散点缀满了村子各个角落的香椿树发芽了,或嫩紫,或淡绿挂在枝头上,在春风的滋润下,由小变大。一般来讲,过不了三五时日,椿芽便舒展开来,这时顺手掰了下来,洗净,凉干,用盐稍稍一腌,再拌上几滴小磨香油,光闻不吃,那扑面而来的香也足能把人给谗倒,大有“一半椿芽一半诗”感觉。

椿树枝繁叶茂,寿命长,具有长寿的寓意,在农村庭院里多有种植。我老家院子里就有两棵椿树,树龄有六、七十个年头啦,那是娘在世时栽种的。

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每逢春日,猛地一下又会涌出鲜活的生命,矫情而透明……曾经如诗的一切,又一切的如诗。

对于椿树,我最早的记忆还是在儿时。

大年初一早上,开门的第一件事,娘就会让我抱椿树,一边搂着椿树一边转圈,嘴里念叨着:椿树椿树是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当大梁,我长长来穿衣裳。据说这样就能够长高了。

我搂椿树搂了好几年,个头还是不见长。哥哥曾调侃我,肯定是抱椿树时念叨成:椿树椿树是树王,我长粗来你长长啦。说完,他还颇为洋洋自得,似乎证明他个头高是他念叨对了,而我个头矮是我念错了。

每每如此,我便会脸红脖子粗地与他争辩,没念错,就是没念错,我是说它长粗来我长长……这一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啦!

表哥在山坡上种有一大片香椿树。是村里退耕还林时,驻村扶贫干部帮他选的脱贫项目——矮化的香椿苗,是速生品种,生长快。也就三、五年功夫,现在可采收椿芽啦。

春分之后,香椿进入生长阶段。枝干的顶端开始裂开了一个个小口子,这口子慢慢舒展着,随后露出了淡绿色的嫩芽,俗称香椿头。在春雨中,一天一个样。近闻香气扑鼻,远看似一朵紫里透红的“花”。

香椿头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延缓衰老,强健脾胃,可以说是蔬菜中的奢侈品,贵的时候能卖到八十到一百块钱一斤。每年春天,表哥就会在街头择一块“风水宝地”,铺上一张薄膜或者编织袋,放上一框、半框的椿芽,喜欢“吃春”的路人是纷纷驻足,争相品尝春天的香甜。

又是一年春分,表哥打来电话,说回来掰香椿芽吧,错过了这个季节就要等到来年啦。搁下电话,我特意抽空回了一趟老家。

掰椿芽,早上比较好。这时掰下的椿芽,梗肥叶嫩,芽叶暗红,香味浓郁,特别有精气神。如若掰上一枝,用手指轻轻一捻叶片,指头上便会染上盈盈的绿汁,一股浓郁的清香随之扑鼻而来,浸入心脾。

妻子没有掰过香椿,对掰下椿芽头,她于心不忍。“椿树芽是越掰越旺”,见状,一旁的表哥边示范边说:香椿树的顶端优势蛮强的,如果不掰顶芽,它会一直往上窜,一年长一两米不成问题。掰掉顶芽,相当于给它打顶了,一来可以粗壮,二来也可以促进它萌发侧枝,扩大树冠。

低处的椿芽还是比较容易掰下来的,只需抓住椿芽枝叶,向下轻轻一拽,枝叶就掉下来了。但若是掰稍高处的香椿,则要自制弯钩,将其钩住后扭断。最难最危险的是顶部的,这时候就需要爬到树上,或借助梯子来摘取。

表哥搬来了梯子,我自告奋勇地爬了上去。虽然有些发怵,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也顾不上那么多啦。谁让自己吃嘴呢?椿树的枝干较脆,是宁折不弯的那种,很容易折断的。我的右手腕曾经骨折过,就是掰椿芽留给我的最深记忆。或是小孩子身子骨轻,嘴馋又贪心,爬到树上,我一手握着树枝,一手掰椿芽,恨不得一扫而空。全然不顾娘在树下吆喝:“小心点,别爬那么高”。

俗话说“乐极生悲”,掰着掰着就忘了自己在树上,手一松,“扑通”一下从树上掉了下来,摔了个仰八叉。好在是屁股先落地,没摔着脑袋。若不然,断然是写不了今天的这篇“吃春”啦。

在我的心里,早已种下了一棵椿树。除喜欢吃椿芽之外,更欣赏的是它的是那股脆生劲儿和宁折不弯的较真品格。椿树不是娇贵的树,也不是媚俗的树,但它有着自己的品格和风骨,有着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力,是一棵坚强硬朗的树。

我见过这树那树,但没见过弯弯的椿树。甚至它的样子让我怀疑有一种自我激励的力量,因为无论是在风中或是雨中,或是在饱受雷电的摧残,它依然是躯干笔直,刚强不屈,挺立不倒,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许,正是它的这一种品质,才是人们尊敬它的原因吧。

临走时,表哥挖了棵椿树苗,让回去我栽到院里。栽种时,我也学着娘当年教育我时给我说的话给儿子说,栽下这棵椿树,希望你做人也要像椿树一样端直,要成才,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乡下老家吃春去-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