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古代的妇女节

古代的妇女节

现代的妇女有自己的节日,其实中国古代女性也有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她们可以走出家门,像孔雀一样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华。

那时的她们虽然被迫“裹小脚”,树立“贞节牌坊”遵从“三从四德”,但也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自由,在有的朝代,妇女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其实,古代也有“妇女节”,而且在一年中多达三次。

“都人重五女儿节,洒潇角黍榴花展。”明代余有丁《帝京午目歌》有诗为证。古代农历五月端午这一天也称女儿节,各家各户女孩子头上都要戴上石榴花,女人本是尘世间的一朵花。有些人家还用花红绫线编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佩带在女孩身上,以示庆贺。

到了清代,端午的“女儿节”更加隆重。女孩子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游玩,去聚会,去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连远嫁的女子可以回娘家看望双亲。在少数民族中,古时的“妇女节”习俗更是多,如苗族姐妹节、怒族仙女节、侗族姑娘节、壮族娅拜节、藏族女儿节等,都是中华女性尽展美丽聪慧的时刻。

“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明代《帝京午目》中的诗句。古代农历七月七这天,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榆石针,陈果瓜于庭院中以乞巧。”相传织女心灵手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都要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灵巧,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风俗可追溯到六朝时期。

七夕这一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在广州有“供秧青”的独特习俗。六月下旬,妇女把谷子放在小瓦盆里发芽。七夕时,秧苗七八寸高了,她们便用红纸条框着,供在桌上。牛郎是农夫,供秧青,不正象征着牛郎吗!是对夫妻团圆的美好期待吧。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七夕是发生爱情的时刻。唐朝时,女人们在七夕这天,可串门走亲访友,交流织艺,连平时被禁锢在绣楼里的大小姐,这天也可以穿上最时尚的衣服,游走在田园,游走在街道,于是男女就有了见面的机会,一不小心就会上演一见钟情的美妙爱情故事。

在民间七夕这天,父母对于新出嫁的闺女要接回家来,暗意是保护女儿和女婿的幸福生活,以免天帝发觉他们长年同居在一起,而在七夕之后强迫他们分开,有点保护妇女权利的意思。《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帝孙也。”在传说中,天帝对于天女与牛郎的爱情,竭力阻止,把他们长年分隔在天河南北,不让他们相聚,仅七月七这天才可以见一面。

细细回味古代的妇女节,颇有寓意。现代妇女节,虽然收到个轻飘飘的祝福话语,去购物,或看场电影单,或偷得浮生半日闲,去美容店做个护理……但古代的“妇女节”却带着一种民族文化的质感。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古代的妇女节-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