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你教的不单止语文

你教的不单止语文

2019-06-17 10:34:16/ Ezio Aud
是这里的一个编辑告诉我这个活动的,于是我放弃了写观后感。我想起了以前...

我写人一向是弱项,小学老师这么和我说。

我承认,的确是的,因为我不喜欢加修辞。而且,我喜欢在写人的文章用一点很唐突的写法,不知为什么,感觉很适合我。

那也是多受了鲁迅等人的影响,鲁迅的《藤野先生》那一章对我的影响我实在是摆不脱,平铺直叙,他们的文章带感情却不带多余的文字。

小学老师还说,我写人时,喜欢将写人换成写事,这是一大死穴。

但故事和人是相互照应,常识如此,我只是觉得,故事能代表人,但只有细致的故事,才可以写出人。

但我在之后发现,故事有些时候的确很多余。

我生来厌恶文中多余的东西。但我又觉得废话往往意味着你的冷静和你的旁观者视角...好的废话会给人一种无比沉重的风格以及....心理打击效果。

我所学习的就是这个,学习我生来厌恶又向往的。

很讽刺,真的....

加缪的“旁观者”手法是我一直在学的,我初中时发现他和鲁迅的笔风不言而合,冷静而且细致,不多余,不做作,很真实。

所以那时初中的我,写人有所突破,多以散文为体裁,但命题作文多为叙事。

一般文章写很重要的体裁或者事情我会以农历纪年法。所以老师你现在应该明白我高一上学期末的最后一篇随笔为什么会用农历纪时。

它写的是初中那群人和一篇未完的诗...因为我的耽误而未完成...

很讽刺,真的,真实的我全在初中那个时候,现在只是被磨掉了,被什么磨掉了...??不清楚...

所以,这次我会尽量回忆被埋没许久的写法来写本文,向《藤野先生》那一章靠拢,不管好坏,在老师面前,学生就不能有所遮拦,有所敷衍和明显却又不和实际的赞扬,哪怕是教师节。对吧...

七月白露节气的风在窗外吹着,那三天之后便是教师节,它告别了七月初十,在公历与农历之间不明所以地相互转换着...但要写什么很清楚:

教师节...

这些便是正文的前言

原G1607班.龙卓聿

敬上

(一)

那年九月一号,开学,所有人在喧闹着,我也只是象征性的参与了一下,然后便是无头无脑的响了一记上课铃,霎时又归于平静,对于新生,很正常。那时我想着,之后便是想知道以后的语文老师是谁,然后看见老师进来了,矮矮胖胖并且保持着一脸和蔼的班主任缓步跟着进来,他是来介绍语文老师的,介绍的语言很短,但我现在还记得,一字不差:“这是我们的语文高考阅卷组的大组长-谢雀飞老师,以后她就教你们了,好好跟着学。”

然后便是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也是跟了上去,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这么快鼓掌,没看出来语文老师还有话没讲吗??想到这,我也是自认为不会被人发现的笑了一下,这种情况对于老师来说的确也很无奈...

我记得谢老师并没有露出什么尴尬的神情,不知是经过很多种这种情况还是因为早有准备,又或是阅历颇丰,隐藏一个表情还是可以的做到的。

所有老师都是不动声色的,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比同龄人更清楚这一点,他们远远想不到一个语文老师在博览群书之后所养成的高人一等的涵养以及班主任老师与各个家长交谈中所养成的迂回能力。

我也想不到,只是清楚而已。

我现在才注意到谢老师,和班主任差不多高,感觉不算太胖,但用瘦来形容是不合适的,用富态来说的话那又是夸大。谢老师在站在讲台包括进教室门这一系列行为都十分干脆,不拖泥带水,这些行为,我感觉到老师做事应该是雷厉风行的。

很多人都觉得刚才这些行为描述会感觉到谢老师的严厉,不,错了,行为无法看出任何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只能看出一个老师的做事风格。

干脆利落,不动声色,大概五六十岁。这三个特征是我对谢老师的第一认知,而不是第一映像。映像是模糊的,简略的,我之所以说认知,是因为,在之后的学习中我明白我当时猜对了。

谢老师在介绍一个没穿校服的学生,她说这是她以前的学生。

我注意到谢老师的头发有一点红色,和她当时穿的那件外套的颜色很衬,暗红和淡粉色的,但是这两个颜色在谢老师身上只能用“沉稳”二字形容,再无其他多余,不管形容是人还是衣服。

那个学生在自我介绍。

(二)

关于讲课,谢老师也的确是一个很强的语文老师,不带书,没教案,但也可以讲四十分钟,若不是讲文言文,那么课堂节奏多应该是散的。

很好,我想着,语文课不该是那么灌输性的,这样很好。

但这也成为了部分人睡觉的理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老师讲的东西虽是散的,但是自己去抓的话,自己会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些东西。

这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而不是培养我们的考试技巧,我想这是谢老师在教我们这一年的宗旨,以及,上课十分散,十分潇洒的目的。

所谓潇洒,对于课堂上的老师来说,应该是放得开收得回来,那么前提是收放之间有联系,并且总结起来二者可以点明主题,能够与教学目的相呼应,并且“放”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我们的文学素养,以及...我们安静得下来。

谢老师很好的给我们演绎了前者,我们完美的给谢老师演绎了后者的反面形象。

的确,谢老师的教学风格对于全班来说是一种福音,一半是想听课的受益匪浅,另外一半则是有完美的理由逃避。

但是谢老师毕竟是老师,她是不允许后者存在的,当然,不允许与无法管理有区别。所以,谢老师那句话我几乎是可以记一辈子:“多讲少讲一个样,少讲不讲一个样。”

这就是一个十分潇洒的语文老师,课堂内容无需准备,想哪讲哪,而且讲的东西都和教学以及考试有关。对此,我不仅深思了一下,要做到这种程度,得磨炼多久,或者说,得看多少书。

这是一种高度。

老师讲文言文时是偶尔会带书的,但并不是用来讲课,而是选择文段抽查我们...老师从不需要看课文但偶尔会要看一下文言文注释,所有课文老师似乎都记得,好吧,就是全部记得。

一旦到了讲文言文,所有课堂内容就变得紧凑了,又或者是说,文言文本身就是十分紧凑不容许散漫的。所以老师选择用一种高度灌输的方式来教我们。但不得不说,文言文这种东西是必须要在指导下才能到达标准的课程。

我已经不记得了老师在第一次讲文言文的时候有没有重新给我们讲主谓宾了,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总是会在《过秦论》中讲起,然后又让我们反复的背诵《离骚》的选段,我们的书上笔记一片,但我却见着谢老师的书是空白的...

我的记忆由此就有些模糊了,但我记得当时的我有个想法:我在怀疑那是不是谢老师的书...对于我们来说,没书等于死亡,对于谢老师来说书只是课堂上的工具...用来抽查的工具。

老师对于那些睡觉的人总是能有办法让他们起来,但是绝对不会恶语相向之类,她总是会提醒那些人记得晚上要休息好,或者中午要睡觉,但绝对不会去骂他们。

一种教师的高度素养以及特别却有效的劝说方法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种高度,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度,启迪了我想当语文老师的想法。

我记起当时讲屈原的时候。

当时的我想起了《楚辞》。

(三)

我记得谢老师在高一上学期末这么评价我的作文:缺点与优点同在。

是的,我承认,谢老师曾经数次和我说:你的文章大致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细看,文章的句子结构有很多问题。

我明白老师想说什么,我的主语容易被介词压住。如果你细看上文,你会发现,我多喜欢用“便”,“又或是”,“或者是”等字眼,当然,这一篇文章这个文题还不怎么明显。

关于这个问题,那得感谢我早些年学习鲁迅所留下来的严重的后遗症。虽然对情感的确是可以去加强,但是对语法损伤太大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在“叶圣陶杯”的比赛,那一次参赛的作文拿去给老师看,开头就要大改,这让我很是无奈,介词夹住主语的问题实在是太明显了,同时文题也是有一个漏洞的,原题中为《略浸文史百余年》(app这里有未更改的原版,但是放在了我妈的ID上...),题中以“百年”为引,但老师提出内容早已涉及了百年之外的事,而且已经大大超出了百年,光用百余年形容是不够的,我便是将题目由“百余年”改为“过百年”。

老天很喜爱增多我的事物,乐此不疲。

我记得我在网上看见了“叶圣陶杯”的要求,不超过三千字,很有趣的是,我的那篇作文字数是三千六,然而我记得谢老师没和我有字数要求。知道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谢老师才和我说第三方没有把信息发完,导致她也不知道。

我当时就在心理把某联通和某移动的负责人的祖上八代全部都亲切的“问候”一遍。

离交稿还有4天。

如果字数少了,加字数是很容易,但是字数多了我却很无奈,因为如果要缩减我的文段字数,无异于砍掉我在文中对于文题的部分解释。

我最怕也最恨这个问题。

于是我逃了一节美术课去找谢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谢老师倒也没因为自己的课已结束而推辞,她给我删掉了一大堆与中心思想联系较为松散的文段,并且叮嘱我记得把问题改一下,记得把字写好。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谢老师她在给我删文段时,将我在文中阐述我对红学理解的那三段删掉了,对此我有些心痛...

红学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知道之人是略少的,去真正深入了解的人或许更是少之更少,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写红学,无异于是在比赛中的一个夺分点。

然后就被删掉了...没办法,字数太多我是理解的。

同时,谢老师还我和说:“《红楼梦》这本书,要讲的的确是太多了。你这么点字数限制,恐怕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我还是帮你删掉了。”

谢老师一向是一个尊重每个文章作者的人,不管作者是什么人。她对于擅自删改他人文章是很不赞同的,但是,如果是对于学生的话,那么该提出来的建议也是必须说的,该不出现在文中的,那么就不该出现。

所以对此我没有反驳,也认同了,的确,红学这种东西,八九百字是说不清楚的,更何况我还将鲁迅和胡适给撤了进来,以我的控场能力自然是概括不住的。但我记得当时谢老师似乎还和我说了另外一句话:

“这几段有些多余。”

或许之前的那些观点并不是我真正想要删文段的原因,这句话才是,谢老师深知多余的东西在一篇参赛作文中意味着什么,谢老师本人也是一个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的人。

或许她比我更厌恶多余的东西。

谢老师再三叮嘱我,字要写好一点,并且告诉我,你如果是在不行,可以叫别人帮你誊一遍。

我听了,并将打印稿交给我爸,让他去负责誊写。

那时离交稿时间还有11个小时。

交稿前我发现我爸漏了几个字,我补了上去。

我预测到了结果。

又是过了几个月,本以为征文这类事情已经断了,但是未料到还有一次。

小暑的余热还未散时,夏风又是划至六月廿,那时的我还未反应过来昨日是十九。

在这里曾有个东北亚国际征文的活动,我相信所有老师都记得的,我去试了一下。

问清楚写作对象的范围之后,我便是将对象拟定为湖南。本以为写自己所熟悉的地点是很容易的,但是写的时候,我不禁嘲讽了一下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主题是写地方文化,那么文学文化很容易,建筑文化呢...

我一不清楚天心阁对于当今人们的文化有何影响,二不清楚岳麓书院在朱熹等人的光临下有留下了什么,就算知道我又要如何拓展,三不清楚为什么我写谁...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我是不能规划在写人那一方面的,因为我觉得朱熹和岳麓书院是一体的。曾国藩吗...我一直认为他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一大“功臣”,事实上好像也是这样,所以他的名字我是碰都不想碰。

于是我用我一向厌恶的,很过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遍岳麓山,在以纪实的手法写了一遍岳麓书院,之后便是描写沈从文和毛泽东。

我向数位app的老师请求帮助,但是过来指导的寥寥无几想当然包括谢老师。(在这里感谢那几位老师)

我曾向谢老师打了三个电话,向她求救,在前两个电话中,谢老师和我说她在外面,不方便。

我也很无奈,并且在文中进行了比较保守的修改。

我不记得是谢老师打电话过来还是我打电话过去的,反正当时是快晚上十二点了,她说在外面有事才回来。

谢老师又是和上次一样说了很多,我问了一下湘滨老师的建议到底是什么意思,谢老师答道:“他的意思是,你的所选材料中有没有有机联系,你有为什么要选这几个材料作为选题,在文中有没有讲清楚...”那时的我想着,所幸这时不是上课,若是在学校,我的本子估计又是一片“血红”...

同时,另外一个很滑稽的问题被提出来了...

“龙卓聿我跟你说啊,你那写岳麓山的那一段,写什么山都像,就是不像岳麓山...”想想也是,岳麓山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飘逸...只是,有些文化内涵罢了。。

于是谢老师要我删了重写,照做了,但改了之后还是不怎么舒服,去岳麓山已经是几年前的回忆了,我因为学业的繁忙而再也没去过岳麓山,只是在河东这边看着...

或许写这个东西就是个错误。

讲完作文谢老师便是讲上一次的竞赛,我这里比较可惜,然后要我的行文习惯端正一下,一直讲到晚上十二点二十多,我对谢老师刚从外面回来就抛开一切的过来讲作文的精神而略感惊讶,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休息时间是无比重要的,更何况已经那么晚回来了,但是每一个老师或许都是这么过来的,晚上给学生们批卷或是备课,可能睡得比我们还晚。

我想了想,我以后的确是想当一个老师...

我打了一个寒颤。

(四)

我记得在八月几号去了,不太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学校里一个二十多岁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课(不是付老师,是另外一个,讲课风格特别跳而且特别实诚的一个老师...不记得名字,反正也是湖师大毕业...),她对谢老师有这么一个评价:

“我感觉谢老师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很亲切...”

“啊...有吗...想起高一我还是个傻缺的时候,刚开学因为作文和文学常识的事情被谢老师骂死了...”

我在下面习惯性的吐了句槽...然后台上那位老师拿着半惊讶半嘲讽的表情看着我,没错,嘲讽...(所以说这个老师特别实诚...)

因为那件事,我被我们数学课代表冠以了这么两个称号:“人民勇士”和“人民烈士”...

我不明白,然后他这么解释:“当你向老师提出异议的时候,你是人民勇士;当你还未意识到你的异议是错的,并且仍在坚持时,你已经要变成人民烈士了...你敢在课堂上向我们学校的语文副教授提出质疑...那我也真的是服你....”

我表示哭笑不得,因为我记得我当时提出的疑问是根据初中中考复习资料提出的...鬼知道那个打印社会给我来一个打印错误...

从那次以后,我认识到这么一点,谢老师对于我们的认知错误那是“零容忍”,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谢老师都会让你的错误认知改过来。

毕竟是语文老师,思维错误是语文老师最不能容忍的吧。

不过谢老师也一直没计较...嗯...我因此还得了两个称号...自那以后每当语文课点我名时,班上的几个白痴总会用看着人民英(脑)雄(残)的眼光看着我...啊,好尴尬啊..

不过仔细回想起来,谢老师的确是很亲切,前提是你在她的课上不是很跳,谢老师从不骂人的,惩罚人也只是让你背课文而已,至于选哪篇课文,那我就不清楚了,让你背一下语文书前言也是有可能的,因为谢老师从不自己罚学生,她要我们其他人给犯错者指定任务,并且那人必须要完成。嗯。。相比起来是很仁慈。。

但是我对这个老师给谢老师的评价是比较不满意的。因为我觉得,谢老师绝对不止这么一点,但是一个“亲切”二字,是不够形容的。

但,我想了一下,这很正常,谢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想我们班主任,他上几节课我们就知道了他的脾气。谢老师不同的,她总是对所有事情不动声色。

那个老师能得出这一点也算很强了。

之后便是分班了,我分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班,班主任叫李慧。

我发现这么一个规律,我没认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并且这个老师教我的时间比较长的话,我和他认识不就之后总会因为某些事情产生不同的意见...

这个班主任看起来比我之前那个班主任还可怕,很正常,高二了...

我在这个班活不久吧...

后记

我的确是摆脱不了鲁迅的写法,也还是很喜欢用唐突的转折手法,因为希区柯克吗??

很烦。

我在写这篇征文时,在百度上查了好几遍《藤野先生》,因为我发现这篇写人的短文,我看得异常舒服,纵使有些东西与藤野严九郎无关,但看上去还不尴尬,感觉那些东西不可缺。

我做不到像阿城那样将标点作为文字,也做不到张爱玲或者是龙应台那样将自己的感情写在文中。

我想尽量做到每个字都显得淡然沉稳,没有修辞比喻,让文章就是文章,这是我在这里所求的,不带色彩,文字真实而又带重量。

我厌恶写人之中有比喻,有感情流露。作为一个走沉重流文风的我,也的确不喜欢在文中表露感情。

把情感包含住,不然其他人很轻易的感觉到,像鲁迅一样,将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尊敬慢慢的盖在文字下,不好吗?我在这里就是力求将情感掩盖,用最淡然的文字叙述一个人,然后再讲这个人的故事,以及影响。

鲁迅的写人的文章像一个百年前的烟斗,得自己慢慢去赏,不会赏,就会被烟呛到。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惧怕鲁迅的文章出现在考卷中。

当然,用烟斗来比喻是跟不正确的,但我也只能想到用这个比喻。

关于谢老师,她是真的帮了我蛮多,不仅是作文,还有行文习惯,以及辩证思维。我也很感谢谢老师在上一年的教导。

我想以鲁迅写藤野先生的风格写谢老师,但下笔之后总感觉缺了什么,或者是多了什么。

我宁愿是缺。

有人建议我在文中加一句“谢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很坚决的否认了。

太俗了,太假了,太没用了,我也极其不屑于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谢老师的感谢,我都不愿意让我的后记出现这一句话。

我相信谢老师也是对这种祝福很无感的,既然是语文老师,那么就用语文老师教的方法表示感谢以及尊敬。

所以这篇文章的风格就这么定下来,用最真实的笔触来描写,不带修辞的。

在做谢老师的学生这一年,我觉得谢老师的想要教给我们的不止这一点,想要展现给我们的也不止这一点。不动声色这一个映像我估计会一辈子也忘不掉。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想,如果是要写我们班主任,我会怎么取题...

“化学班主任:炼金魔导师,爆皮狂魔--李锡强”???

这个题目要是被我前班主任知道了,我可能会被用硫酸铜洗脑吧...好吧,其实李老师脾气很好的...想到这里我笑了出来。

之所以是爆破狂魔,是因为,他做实验时每次都快到了爆炸边缘...然后被他完美控制住。感觉很强啊...

最后,还是关于谢老师,我觉得写这篇文章都有些不适合,感觉哪里写砸了,想要说的有感觉被盖住了,嗯,鲁迅的后遗症吗??我必须承认但还是想否认。

文中可能没要表示出我所要说的,但是,我相信如果作为一篇写人文章,这应该是合格的。所以,应该不算太差。

下一年就是李慧老师教我们吧,谢老师不再继续教的话,风格转变可能不太适应。

慢慢来吧...我一向不会写祝福,但是,恳请谢老师,不要因为这篇文章感情基调略淡而责骂我,这只是我一贯写人的手法...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第一次紧握你的手

下一篇: 刘与流

相关作文

收藏/分享

分享「你教的不单止语文 -最新作文」到: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