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让“12.9”精神铸就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赞歌

让“12.9”精神铸就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赞歌

2019-06-19 13:51:27
今天是12月7日,再过两天,就是“一二·九”运动八十周年的纪念日。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宛如锦绣织成,那么它近代的岁月则是被鲜血浸透。鸦片战争后,曾经一度领先世界数千年的中国被抛到时代大潮之末,屡遭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欺凌,腐朽无能的旧政权使我们一步一步成为帝国傀儡,“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六岳低”,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人的百年屈辱百年长恨意尤未足。

1935年,列强侵略下满目疮痍的中国局势已是万分危急。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日寇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千百万中国人民被烧杀抢掠,哀鸿遍野,数不尽的村镇被夷为废墟,一座座城市被狂轰滥炸。

1935年12月9日,寒风凛冽,草木凋零。蒋介石对于日军侵略“绝对不抵抗”的下令一出,千万北平青年的怒火轰然爆发。他们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他们丢下纸笔,冲出校门;高举义旗,涌上街头。他们愤然起义,高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他们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举行示威游行,把“九·一八”以来郁积在心头的国恨和对国民党蒋介石麻木的愤懑迸发出来,喊出了时代的呼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活动,唤醒了更多的民众。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一二·九”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继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再一次书写了以天下为已任的光辉篇章。

放眼古今,历朝历代,风华正茂的青年都是最激情豪放的一代,以国家大义,民族大任为使命的一代。“一二·九”的青年们如今已随历史大潮而去,但他们留下的抗争精神,他们留下的民族大义,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奋斗。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

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独立傲然的中国,正在崛起的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实现举世瞩目,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扬我国威。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肩负着复兴中华的使命,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重担。站在革命前辈的肩膀上,我们的视野理应更广阔,更深远。

面对如今全球化的趋势,放眼世界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在学有余力之时,向外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接触新事物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自我砥砺,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向内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不断完善。这时,每日的努力奋斗,知识的日积月累,就不再仅仅只是为了好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个人体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这句话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适用。青年是国家的新生血液,青年是掩不住光芒的朝阳。我们与八十年前的那群英勇青年不同,因为青年这个团体,在不同的时代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我们与八十年前的青年又是相同的,因为我们,与他们的民族大义、家国天下之情怀,一脉相承!

+阅读全文

相关作文

收藏/分享

分享「让“12.9”精神铸就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赞歌-最新作文」到: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