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鲁迅运用标点符号的艺术

鲁迅运用标点符号的艺术

2019-06-08 01:19:32/赵敏
一篇小说的好坏究竟该如何区分?莫言先生以为,其标准是这篇作品能否将它的主人公刻画得传神,而它的主人公又能否在众多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我们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时不难体会到,甚至可以说,他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极为生动地塑造了诸多人物。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巧妙的情节安排以及贴切的词藻,但同时标点符号的准确运用亦是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得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先生先生教“我们”读书的片段,这里标点符号的运用就颇为精妙: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文中的两个“~~~”(类似今天的象声号)恰到好处地用在读书声“呢”“嗬”之后,以其鲜明的形象感和动态感,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的语音为生动的形象,从而使人产生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联想。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老先生吟诵古文时的那种“拖腔拿调”、抑扬颤动的读书声,而且也形象地刻画出“先生读书入神”时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自得其乐的神态。这两个象声号在这里起到了任何文字都难以替代的修辞功效,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故乡》一文中也有诸如此类的妙用,如作者在描写中年闰土的话语时,总共用了十个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对于描摹闰土说话的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状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说写到“我”问他的景况,他先是摇头,然后才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不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由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闰土便“苦得像一个木偶人了”。在遇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儿时好友“我”时,又惊又喜,但当年的“迅哥儿’如今已是“老爷”,闰土也深深感到了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因此说起话来也是小心翼翼,欲言又止。这段文字中的省略号,逼真传神地描绘出了闰土说话时吞吞吐吐、时断时续、谦恭而又含糊的特征,把闰土“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的无可奈何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活灵活现。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一篇作品的好坏标准永远有一千个答案。但是,是否生动地塑造出了主人公一定是衡量这篇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而基于这一点,标点符号的灵活使用同情节、词藻的意义一样重大,因此大家万不可小觑标点。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父亲,赋情

下一篇: 在路上

相关作文

收藏/分享

分享「鲁迅运用标点符号的艺术-最新作文」到: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