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随感——苏东坡

随感——苏东坡

2021-07-08 22:14:50/林中漫

初识苏东坡,犹记一句最为深刻,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心想旁观者清。(后)就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思念情感寄托所感染(;)后来就喜欢上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心态。(引用东坡诗句开头增添了文章的文学底蕴,但是语句要组织好,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恰好小学期讲座也是关于苏轼(时,老师曾给我们举办过一次关于苏轼的讲座),老师娓娓道来(而谈)(依据)他的作品排开,谈他这个人(一生的遭遇)(把)他的人生经历分成了几个阶段,家庭背景,入学,仕途怎样怎样(划线句是人生的几个阶段的归纳吗?)

他拥有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个故事一波三折,(什么故事?)讲起来云淡风轻,听故事的人也听得起劲,但却体会不到故事里的人经历的到底是怎么的重大波澜。当事人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我们无法把几千年之前的古人叫到我面前跟我们说话,有的只是学会感受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从(中)得到启迪。(这一段来得突然,细读几遍,感觉与前后文不搭,缺少衔接。)

高中(的时候),老师有一个专题介绍过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说是把他的一生比作漂浮在江海上的小舟,感受一下那种摇摆不定与方向的感觉的一生,那种无奈茫然孤独。他不满世俗,到最后显得如此的达观。虽然风雨飘忽,但他一番(的)精神世界,活得自在与潇洒,活出了光彩。(点明苏轼豪放的个性。)

今人学习的是苏东坡的精神,你会看到(他)对待万物的态度。曾几何时,有一位老师,问我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诗人,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是(——)屈原。因为端午节放假。那时候我在心里回答着苏东坡这个名字,我不知道看中的是他哪一点。总觉得他有一种魅力在吸引着我。(列举大家的回答有何用以?揣摩不透。)

直到到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赋》(词句),我才知道,我向往一种宁静、通明,在逐渐探索自己的内心。人在书中,不就是为了找到自己吗?苏东坡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通过他,我好像慢慢学会探寻自我。他只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这世上有许多优秀的人也一直在努力,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努力活出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别人,这就是互相影响吧。是一种双向的良性互动。我也算不上能特别的了解苏东坡,但我想,如果能从一个人身上,学到一点点,就是收获,也很足够的了。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能将就。他可以是挥毫泼墨(,)名动京城的苏学士,也可以是早起晚归,扶犁耕田的东坡居士。能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黄州做他的(东坡)肉。他能对砚台精益求精,却也能在简陋的书房完成对海南的文化开拓。

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

眼光停留远方,心里想找寻。我在不断的探寻,想把生命里遇见的所有,变成果实,享受命运的馈赠。苏东坡,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了罢。(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林中漫同学选取苏轼作为自己学习的偶像,通过苏轼的诗句来探究苏轼内心的世界,进而结合自己努力与追求,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立意很好.但是作文文章拜读之后,谈谈我的感受:1,好文章必然建立在好语言的基础之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因此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养成精心组织语言的习惯,力求表意清晰,富有表现力。2,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文章应该是一个整体,层次要清晰,段落间的衔接过渡必须精心安排。3,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也是写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