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孔子故事的启发

孔子故事的启发

2021-12-23 06:52:00/朱欣羽

孔子故事的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也学习过很多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下面这个关于孔夫子的小故事就让我受益匪浅。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有七天没有尝过米饭的味道了。一天,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来与孔子同享。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很不高兴的对颜回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这个故事告诉我没有确切的证据,千万不要妄下定论,万一人家是一片好心,却被猜疑,内心也会极不痛快。也提醒我肉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就像一个人有较好的容貌,可那只是从肉眼看的表面,可谁也看不见他的内心世界究竟是善还是恶。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眼之不可靠。心又不可靠又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就是太多心、太多疑。也许,有时候事物不必太过斤斤计较,有些举动,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被你这么追根究底反倒会不愉快吧!孔夫子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也嘲笑自己缺乏观察,但后面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也做到了过而能改,自我反省,这样的品质也值得我学习。

在这个故事里,我还有一点想说的,颜回为何不告诉孔子饭里有灰呢!这样也不会造成孔夫子的多虑。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情前可以先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做到“三思而后行”。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争执。而当误会争执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取得对方的理解。例如生活中,当我们学习中不认真或者做错一些事情时,父母都会对我们进行谆谆教导,有时口气会很严厉。而我们有时也会和因为父母的批评而和他们顶嘴。此时如果父母和我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想着父母都是在为我们着想,他们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对我们的爱。而父母呢,能用我们接受的方式和我们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责骂,这样是不是能减少新闻报道中孩子因父母的责骂而离家出走的故事。

孔子很多的言行都能引发这我的深思,给我榜样的力量、积极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一定要尽力把他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作文点评

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曾被过分捧高过,也曾经贬低到泥里;曾经被断章取义,也曾经经历过正本清源。以现代的目光来看,里面的确存在着非常多的糟粕,但也同样有已经融进我们血脉里的一些东西——做人的道理,处世的道理等等,而这些朴素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千年之后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仍旧能够从一个小故事中间投射出来,带给小作者以思想上的启迪,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另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是:小作者能够不拘泥于故事本身前人已经总结出的道理,而是勇于把思维发散出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思考同一个事件,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小故事阐发至此,使得文章中自然发散出思想的火光和价值。从孔子的角度,小作者总结出来“没有确切的证据,千万不要妄下定论”的浅层道理,然后又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理解的“眼之不可靠”与“心之不可靠”。最后赞扬了孔子勇于自我反省的品质,虽然稍显散乱,但每一个道理都是非常珍贵的,但就其中最浅的一个——“没有确切的证据,千万不要妄下定论”,在网络暴力和谣言盛行的如今,又有几个人是能够真正做得到的呢?从一个角度就总结出了如此多的道理已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在思考的时候跳出了这个故事一般的阐释角度,颇有新意地从颜回的角度进行了二次思考——颜回是因为孔子的一次“妄下结论”而受到了冤枉,但他自己的做法有没有过失呢?从而得出了全新的释读——“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当误会发生的时候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最后总结了要“换位思考”的道理,这样的总结方向是否完全合乎逻辑暂且不提,文章中提出的策略却是切实可行的,就颜回这个事情而言,《君子行》中就曾经说过:“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抓取本来要给尊长的饭来吃本来就是一件很容易被误解的事情,就应该提前说明,避免误会,而不是应该消极期待事件最后明了之后得到的补偿性质的“清白”。如果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世界上的类似的误会和由这些误会发酵而成的“悲剧”就会减少很多。感谢小作者能够分享自己阅读之后独到的思想成果,也希望你能够坚持阅读,坚持思考,加油哦!

上一篇: 当我坐在你的肩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