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柔指轻抚姑苏情

柔指轻抚姑苏情

2021-12-23 09:41:32/冯曦

一叶孤舟,一只孤鸟,在片片玉瓦之中,以一种有韵律的,缓慢的节奏摇曳着。微波泛起的水中是被蹂躏成碎片的浮世繁华。这座古城,可以轻抚琴,把这岁月流年里的故事都化成一支行云流水般,大气又不失典雅的曲调,一丝丝微微颤动的琴弦里都是姑苏情,我这12年印象里的姑苏城,没有多少只言片语的点缀,只有诗词歌赋的柔情。

我对姑苏的理解,可能不是全面的,但是姑苏很美也不是说假话啊。每次穿梭在粉墙黛瓦之间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踩着脚下的石砖,眼眸中是碧波荡漾的小桥流水,在桥头的柳树下不知藏了多少时间的秘密。我还记得小伙伴们形影不离的背影依然清晰的倒映在青色的河水中,那青色的河水不知历尽了多少年的沧桑,却依然青的纯正又浓郁。从石板缝里因为雨露而滋养出来娇艳的花朵,还是每一个被姑苏孕育出来的生命,我相信对姑苏情肯定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姑苏情,情在景。平江路的清晨,一串串清脆的银铃打响了一天的忙碌,复古式的自行车,随着石砖的凹凸不平有节奏的颠簸着,路边的红桃木板也一块一块的揭起,路边的小店开始了劳作,一切忙碌都因为那银铃而打响,河边的杨柳因为人的来去匆匆而左顾右盼着累了的人儿歇息依靠在它的怀抱里,风中凌乱的青丝,却成为河边最凄凉的一道风景。拙政园的情调或许只有少数人懂吧,在这座富家人的小院子里还不知发生过多少辛酸的故事,是红颜祸水的冤雪还是可喜可贺的乐道。可能厚重的油漆掩盖住了黛瓦间的裂痕,那裂痕中的红泥,是时间的风化还是曾经血一般的历史。我喜欢拙政园里的木窗,那雕刻的痕迹看得出来苏州木作的文化底蕴的,那精雕细琢的风格里是苏州人细声细语的性格,那雕刻的花纹还隐隐约约的透露出时间的美好与淳朴。我还爱这里的花,这里的花四季分明,可以根据时间的限制来观赏合适的花,春天的海棠花,夏日的荷花,秋日的菊花,冬日的腊梅,就是因为花才有了拙政园的生机盎然。我喜欢它的亭子,每一处的亭子都是绝佳的拍摄地点,就像定格的摄影棚一样。这是一种情。

姑苏情,情在诗。无论是哪位豪放的诗人,到了姑苏,笔墨还是会变得那样的缠绵,我不知道有多少诗人曾为了姑苏那盛世容颜倾洒过多少笔墨,多少诗人为了配合姑苏的那般美丽而留下千古绝句。张继在寒山寺前的辗转难眠为姑苏添上了浓郁的一笔,“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白居易的《忆江南》道出了姑苏如芙蓉般的纯净,“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唐寅的一首《把酒对月歌》是一幅姑苏桃花满天的春意图,“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诗仙李白在姑苏的良辰美景下也醉饮千杯烈酒,挥毫为姑苏刻画更加精彩的瞬间,“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姑苏情,情在人。在这片江南烟波里,是多少才子梦里的故乡,这里的水养育了温文尔雅的一方人。才华横溢的才子来自姑苏,心怀远志的人来自姑苏。唐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正是姑苏人,用自己的成就在姑苏的青沥竹简上谱写了一段传奇。范仲淹,也是姑苏的才子,用自己的才华来装点家乡。贝聿铭的建筑永垂不朽,依然伫立在姑苏的山水中。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也是在这方水土上创作出来的经典。姑苏的才子,道也道不尽。

这古曲永远也演奏不完,那双时间的手也会一直在这把琴上把姑苏的故事说的淋漓尽致,曲调的快慢,风格的变换,无论怎样,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说不定多年以后我们的名字也会唱在这首古曲中。我的姑苏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桃花落碧润琴弦,柔指轻抚姑苏情。

作文点评

本文文笔纯熟,充满诗情画意,把对姑苏的情意比作一曲悠扬典雅的琴曲。这个比喻首尾呼应,贯穿全文,让读者感受到了姑苏悠悠的古韵,很有意境美。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围绕姑苏情,重情在景,情在诗,情在人三方面来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反映了苏州景色秀丽,文化底蕴丰富,人杰地灵的特点。由此产生对姑苏的热爱之情,是十分自然的,能够一定程度上引起读者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层次的描写,应该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而作者所花的笔墨却似乎是逐渐变少。相对于景和诗来说,由人的产生的情,难道不应该是最高层次的吗?同时,苏州的人不应该仅于局限在历史文化名人,其实广大人民大众,普通的苏州老百姓,才是最可爱的人啊。此外,文中用了比较多的长句,由此也出现了一些语法的错误。希望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斟酌语言,精益求精。

上一篇: 风儿吹进校园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