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小康,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小康,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2022-02-22 10:25:14/胡滟楠

——读《小康大美》有感

奔赴小康,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在这条路上,有太多太多的好的故事和努力奋斗的人了:临危不乱的川航机组刘传建,梁鹏和徐瑞辰,在飞机的的挡风玻璃破碎时,冷静有序地操控着飞机且安全落地;鞠躬尽瘁的原中共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在接手除掉兰考“三害”后,身先士卒,不顾重病,成功治理了黄河;勤奋好学的学生崔庆涛,在家庭条件十分困苦的条件下,努力刻苦地奋发读书,最终被北京大学所录取;诲人不倦的乡村教师向宏佳,放弃了50万元的高薪,甘愿扎根山区教育23年,帮助了当地500多名贫困的学生通过读书走出来大山......全国人民都在奋斗,向着“小康”这个目标共同努力着。

那么,小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早在西周时候,“小康”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了呢!《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就有一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这里的“小康”意思即是指生活比较安定。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现如今,“小康”的意思则慢慢演变成了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殷实的意思。由此可见,小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在我的心中,一个“小康”的家庭不一定要大富大贵,只要在吃好喝好穿好用好的基础上,家庭关系轻松和谐,氛围温馨,父亲和母亲努力工作,孩子孝顺乖巧,热爱学习,一年当中一家人还可以在工作之余偶尔出去旅游几次,放松放松。

一定会有同学要说了:照你的意思,“小康”不就是“有钱”嘛!其实不然。“小康”不仅仅指的是经济上的富裕,更多的还要指政治上的稳定,社会上的安定,以及精神上的丰富等各个方面都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举个例子,假如一个村子里人们的收入都很高,但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那就不能被称作为“小康”。所以,“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条件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一天的辛苦劳作,风吹日晒,换来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工分,有的时候甚至连一家老小的肚子都填不饱;买东西还要凭粮票、油票等物;在那个时候,人们还十分向往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别说是彩电了,就连哪家人如果买了台黑白电视机,那一村子的人也都会纷纷搬着小板凳,齐聚那一方小小的,模糊的屏幕之前一起看电视。但是在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家庭都已经摆脱解决了温饱问题,一家人几乎顿顿都能吃上肉;买东西也不再那么麻烦,到处都有超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信用卡支付”等各类支付手段层出不穷,就连买菜的大妈也赶了个潮流,在门口挂上了“二维码”;电视机也开始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台液晶电视,通上了电,连上了网,还有了大冰箱、空调等等。这些,都是“小康”带来的变化。整个段落作者采取前后对比和举例子,选取的例子贴近生活,说明小作者热心观察生活。

全面奔赴小康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国如今还有许多的山区并未脱离贫困,十分落后。在奔赴小康的这条路上,有许许多多奋斗着的人。

高海科,现任的郑州联勤保障中心驻陕某部的政委,在2016年时来到了柿村--一个远近闻名的烈士村,帮助那里的乡亲们不再穷苦,走向小康。为了让村民们脱贫致富,高海科用尽浑身解数。然而,满腔热情的他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乡亲们的支持:他们并不了解怎么“脱贫”。但是高海科并没有放弃。“扶贫先扶智,富口袋先要富脑袋!”于是他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坚持亲自为大家上党课,还每个月都请部队里的医生前来义诊。慢慢的,村民们感受到了高海科的扶贫是真的在改善他们的生活,大家终于开始配合起了高海科的工作来。最后在军队的参与下,脱贫效益显著,柿村村民也奔向了小康。

马如松是一名退休了的高数教师,今年已经80岁了。但他并不像其他的退休的老人一样,侍弄些花花草草,养几只机灵的八哥,却是还继续和以前一样从事着教育事业。这18年来,他在自己家中开设了个课外辅导班,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补习数学,但是对学生们及其家长分文不取。孩子们印象中的马老师一直都是和蔼可亲的,甚至从来也没有责骂过学生一句,因此在马老师那补课的学生们都是开开心心的去,快快乐乐的回。马老师的家庭确实并不富裕,为了免费补课还倒贴了不少的钱,他的身世也十分坎坷,不过马如松一直保持着一颗初心,孜孜不倦,诲人不倦,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那么现阶段作为学生的我们,在目前该如何为了奔赴小康而奋斗呢?虽然听起来好像很难做到为小康奋斗,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报效祖国奠定基础,并且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做到心中有国即可。

一个没有全国人民共同目标的国家是可悲的。而在我们国家,全面奔赴小康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之一,大家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因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举国上下都会脱离贫困,变得富裕,成为实实在在的小康社会!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小作者这篇文章是一篇读后感,本来是政治意识很强的一篇文章,对于初二阶段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小作者的水平超出老师的意料。首先,小作者举了很多例子,且都是选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在追求小康社会的路上,作者选取了很多代表性人物,这些人物涉及各行各业,有老师有官员,取材角度新颖。其次,小作者从小康社会这个词语出发,先是从古代的小康社会含义延伸到今天的小康社会含义,进行了历史的纵向对比,这一点很棒。最后,从文章中可以看得出小作者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历史观和政治观很强,格局很大,还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说到了为小康社会奋斗的路径。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文中引用的一些话语是直接摘抄,并未做后续处理。

相关作文

热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