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建党百年征文.纪实】牵手夕阳红 偕老去踏青

【建党百年征文.纪实】牵手夕阳红 偕老去踏青

2021-03-24 11:19:22/刘文华
春天来了,又到郊游踏青的时候了。

“加上这回,我已连着十三年参加吕支书组织的户外活动了。我是看着吕支书长大的,还是习惯叫他三森儿。都说老来难、老来难,人到老了招人嫌。可有吕支书给俺撑腰,俺越活越扎实,越活越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了。”3月9日,农历正月二十六,煦日熏风,春和景明,在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绿色庄园与濮上园之间的一片开阔地带,来自开发区华安办吕家庄村的90岁鲐背老人李新娥一边给飞向高空的风筝放线,一边笑呵呵地说。

在我国民间,历有春来踏青的习俗。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于万物萌动之际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一种礼仪。东汉时期,郡县官吏又有春行制度,劝民农桑。到唐代,踏青活动更为盛行。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子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不过,春来郊游多半限于有闲情逸致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才子佳人,今天要说的,则是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吕家庄村70岁以上的老人有7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的有50多人,可根据兴趣,自选植树、垂钓、挖野菜、放风筝等项目。李新娥说的吕支书、三森儿,名叫吕登森,兄弟排行老三,是吕家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此刻,他正和村干部、村卫生室人员忙着从车上拿吃的喝的,以及以备不时之需的常见疾病药物和和突发疾病急救器材等,全力为这群老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前还有自助烧烤、野炊等环节,”村委委员吕玉成说,“这两年从环保、安全角度考虑,俺支书把这些取消了。中午大家在外面吃便餐,晚上他再好好宴请老人。”

吕登森今年57岁。自打2008年进入村委会开始,他就自掏腰包,每年拿出十多万元,组织村里的老人春游、秋游,开展老手植新绿、晚霞染书画、夕阳映垂钓、桑榆放风筝等益智益脑的健身比赛活动。除此之外,每年春节还给他们发500元压岁钱,中秋节发200元购物卡,为贫困家庭发米面粮油等慰问品。在当日的活动现场,年龄最大的,是另一个鲐背老人吕书印,95岁,也数他最活跃。老人明显是个老来俏,一身红衣服,背靠一树繁花,拿着手机玩自拍。他说:“多参加三森儿组织的活动,大家就不会得老年痴呆症。一开始,俺几个老家伙合计,他可能是刚当上干部,做做样子。从前日子苦,时光难熬,人活不大年纪,但现在生活普遍好了,村里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他能吃得消吗?没想到人家数年如一日,就这么坚持下来了。这孩子打小做事有一股韧劲,要不也做不到那么家大业大呀!”

“别的村的人都怕老,”80岁的吕廷选正在为一棵新栽的小树苗培土,他接过话茬说,“俺村的人不怕。反正俺是数着手指头盼到70岁大关的。比起别人的孝老敬老,三森儿这做法更不一般,也更难能可贵。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开的那公司,该是巴不得我们早一天撒手蹬腿儿才对。可人家却想方设法地叫我们延年益寿,不让我们去他那里报到哩。”

吕廷选这话有出处,因为吕登森不仅是吕家庄村的领头人、主心骨,还是濮阳市长青陵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不仅本村人百年之后都要去他那里报到,全市大多数人百年之后也都要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吕登森偕老踏青的做法,委实不一般,殊为难能可贵。

吕登森闯荡社会早,因家庭贫困,16岁便开始去山西省洪洞县等地务工谋生。他干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家砖窑厂脱坯,每天能挣三五块钱。那时他还是个只见过分分角角钱的苦孩子,没想到可以用力气换得成块成块的钱。便不惜力气,起早贪黑地干,凑着星光月影干,凑着晨光暮色干,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三年,攒下人生第一桶金。1983年,濮阳建市,吕家庄村作为城中村,面临改造拆迁时,吕登森觉得机会来了,回到家乡组建成立了一个施工队,开始承揽一些基础建设工程。濮阳市的中原绿色庄园、世锦园等一些标志性园林建筑,征用的都是吕家庄村的土地,也都洒下了吕登森的心血和汗水。他就从最基础的垒墙、和泥、刷漆、挖管道、架电线开始,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直到成长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成长为一个沉稳干练的基层干部。

“世间最遗憾最痛心的事,”吕登森说,“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在我看来,什么事都可以等,唯独行孝尽孝不能等。”

吕登森孝老敬老情结由来已久。回忆当初创办长青陵园的情景,他说,一个人走什么路,从事什么事业,与其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13岁那年,他母亲积劳成疾,与世长辞;16岁那年,他父亲也不幸患上重病,撒手人寰。吕登森深知,如果有钱医病,父母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他就是在那个背景下从中学辍学,去山西务工的。因为吕家庄村是城中村,土地不断被征用,父母的坟墓被迫不断地迁坟,居无定处。也是在这期间,他去中原油田参加一个朋友的父亲辞世三周年的祭奠活动,发现其骨灰盒还临时性地放在桌案上,无法入土为安。这不是一个孤单的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濮阳是一个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油田人口占了城市人口的相当比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远在长江南岸的,还有远在长城北方的。他们拖家带口地来到这里,老家有没有合适的土地掩埋他们的骨灰尚待两说,有也不便再千里迢迢地送回去,子女扫墓都是问题,而濮阳似乎也没有合适的土地安放他们的骨灰。死者为大。这些老一辈石油人为中原油田的开发和濮阳市的兴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到头来却无处安放亡魂,这让逝者何以瞑目,让生者情何以堪!他就想,能不能开辟一块公共墓地,或者建设一座陵园,让这些亡魂永久安息呢?于是,他多方奔走呼号,在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立项后,去省城、京城请来专家学者指导,终于2003年筹建起濮阳市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陵园。

陵园松柏翠绿,花草环绕,碧水长流,四季常青。不仅为那些无处安放的亡魂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长眠之地,也为村庄的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吕登森说,二老去世早,没等他挣到钱就走了,所以他就把村里的老人当成自家的老人赡养。春来鸟语花香,组织他们郊游踏青,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可以把我们国家倡导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落到实处,增强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俺是提前享受到古稀老人的待遇了,”今年69岁的吕喜岁把刚钓出来的一条小鱼又放生了说,“今年第一次参加这种户外活动。其实,俺平常也没少得到吕支书的接济。俺村有他在,俺这些老弱病残户算是有福了。”

吕喜岁身患残疾,孤身一人,生活困难,吕登森便提前把他纳入到70岁老人的名单,予以照顾。正像他所说的,什么事都可以等,就是行孝尽孝不能等,而且能提前还要提前。“之所以设70岁这个门槛,”吕登森说,“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句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话还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村里老人多,福星就多。他们是俺吕家庄这个城中村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让他们晚年生活得幸福快乐,健康长寿,是我这个晚辈村干部的分内之事。”

孝老敬老催开乡风文明之花。如今的吕家庄村,早已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集体迁往天河苑社区。在宽敞明亮的安置楼房里,邻里守望相助,群众亲如家人。草长莺飞之间,一群比赛着踏青、植树、垂钓、挖野菜、放风筝的老人,鹤发童颜,伸胳膊踢腿,构成牛年春天感人至深的一道风景。

喜迎二十大手抄报模板下载(高清无水印)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