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情醉庐山

情醉庐山

2019-05-28 00:46:58/Antarctica
智者临水得宽广,仁者临山得高远。——题记

金秋佳节,初登庐山。桂香四溢,槲叶满山;浓雾薄云,晴雨频转。抬头望天,品庐山秋色,恰逢其时。

醉景批注:小标题带动了全文由点到面的结合。

艳阳高照,伫立汉阳峰顶,面临九江,远眺鄱阳湖,阵阵秋息迎面袭来,灼热中带着丝丝凉意。

向下俯瞰,右下几百米是当年周郎练兵之地,扑面的肃杀之气令人胆寒生畏;正下方那间隐蔽的草庐,曾是陶公隐居之所,人影绰绰,似真似幻。远远眺望,雾渐满渐浓,方圆百里的鄱阳湖与天地完美地镶接,水天共色。

回眸转身,拾级而上,忽见一巨大水帘,旁有一石,上有字题曰:“含鄱口瀑布”,不禁暗自赞叹。进而观之,泉水从断崖高处飞泻,震耳欲聋,似自天抛洒了千斛珍珠,溅起万朵银花,壮如玉龙飞舞,喷珠飞雪。阳光照在跳出的水珠上,闪着炫目的光芒。

闭上双眼,耳畔呼呼山风,鼻间淡淡叶香,心中丝丝涟漪,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直到地老天荒的情趣?

醉 人

总有人说,庐山的秋天,像少女的心,时雨时晴,捉摸不透。

雨声沥沥,撑把油纸伞,独自走上满是青苔的石板路,缓行在雨打槲叶的节奏中,杂乱的心绪陡然回归平静。期间,可能会遇见本地人,热情的询问是否迷路,也许你暗暗嗔怪,随后一句“雨天路滑”却又倍感亲切。

檐前细雨罢,流水绕人家。一红衣女子端坐檐下,素手抚琵琶,隐隐一曲像是《蒹葭》。一觞独饮、一盘黑白杀伐。执棋不语,黑白落罢,愁敲云子落灯花。微雨渐停,街角的香味飘来,藏不住那淡淡清香。止步于一户人家门前,只见人影碌碌,一问,方知在酿果酒,细细轻嗅还夹杂着缕缕桂香,令人心醉。

沉醉于果酒间,酒不醉人人自醉,但自吟醉与世违,此处万事皆莫知!

醉 情批注:小标题带动了全文由点到面的结合。

大清才子方文曾言“我梦匡庐好,驰情二十年”。古往今来,庐山不知汇聚了多少情。

遥想当年,李太白瞧见飞瀑直流,掀起水花,不禁叫好,摇头晃脑吟作短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情到深处自然浓,苏大才子也曾被悠悠庐山吸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声慨叹最是为后人唏嘘。

微微抬眼,老照片中的“美庐”就在眼前。墙面斑驳,诉说往昔荒凉,但蒋介石在巨石上题刻的“美庐”于动荡中幸存;宋美龄栽下的凌霄花依旧红英灼灼、勃发于墙。追溯历史,庐山谈话,掀起中华民族抗战新篇章,促成国共“兄弟情”,为民族大义,放弃宿怨,历经八年苦战,终洗刷屈辱,庐山自此名扬中外。

情不知所起,只因一往而深。而美景一时观不尽,不及庐山路悠悠。岁月啊,请你小心珍藏这份情,别让它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被深深淹没。

查看全文

作文点评

简评:作文构思新奇、立意深远、文字功底扎实、内容具体、中心突出。

古往今来,登庐山之文多以写景为主,本文一反常态,不仅将观赏自然美景的畅快感受诉诸笔端,更是引经据典,由历史人物生发许多感慨,格局大气,显示了作者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和开阔的思维。文章的小标题取拟也费了作者一番心思,景、人、情层层递进,由点到面全面结合,更突出了本文主题,彰显深意。

上一篇: 节气的故事

下一篇: 岁月《芳华》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