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禅意杏花

禅意杏花

■郭增吉

今年开春,我们经历了一场严峻的新冠病毒防疫大战。但不论怎样的灾难,也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也延迟不了杏花的绽放。古今多少年,枝头的红杏,已凝成了春天的经典。

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到太行山上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走了走。

杏花正开,但没有了往年如织的人流。我离开大路,信步闲游,七弯八拐来到村子的边缘处。几处破旧的院落,主人想是都迁到新居去了。裂缝的石板房顶上,斑鸠在“咕咕”鸣叫。逼仄的胡同里,一条小黄狗悄悄溜过。我把目光瞄向那一溜儿原汁原味的石头墙、石门楼,透过裂开的墙缝和破败的门楼,隐约能望见院子里的野草、古树。隔着斑驳的石头墙,影影绰绰的,看不清全貌。

转过小巷一角,一堵石头根基黄土坯墙出现在眼前,低低矮矮的,还倒塌了一大块,墙头长满了纤纤青草。一扇用木棍随意编织的柴门,很懒散地竖在一个豁口上,应该算是院门吧。院子里的景物很荒凉,想是已废弃多年。一株默默守护的老杏树看来很有一把年纪了,弯曲的老干,交叉的枝条,一半儿已经枯死,另一半却还生长着。引人眼球的是柴门上方斜探出的,一枝长长的、悠然绽放着的杏花。

很自然地想起宋人叶绍翁的千古名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多么的清新自然,多么的任性随意,多么的耐人寻味。套用现代作家雪小禅的话:“放在最孤寂的地方,他不凋落;放在最热闹的地方,他不张扬。”这是春天的影子,这是花界的精灵,这是一道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风景。

稀稀拉拉有游客过来。一位长发披肩的年轻姑娘,侧身站在柴门前,小心地捏着那枝杏花,摆好姿势,让友人拍照。低矮的黄泥墙头、粗糙的篱笆门,映衬着这位姑娘年轻的身姿。过去和现在的完美结合,瞬间定格为永恒。

还有一个关于杏花的绝妙描述:“坐在花树下,坐久意未厌。一个人,也可以就着这连绵的杏花,吹个玉笛到天明。”是的,如果有可能,在皎洁的月光下,着一袭飘逸的长衫,挂一条雅致的围巾,揣一壶杏花村老酒,背靠长满狗尾草的黄土墙,端坐布满苍苔的青条石上,膝前卧一只灵巧温顺的花猫,捧一支坠着红丝穗的小巧竹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种场景,与寻常的赏花相比,更具风韵,更有透到骨子里的禅意。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禅意杏花-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