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也逢象鼻山

也逢象鼻山

■万海东

看了文友的《最忆象鼻山》,就像是吃了没有蘸醋的饺子,香是香,总觉有一点遗憾,大约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吧。今日得闲一拜,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心愿。

象鼻山坐落于任村镇后峪村,因远望貌似大象而得名。听村里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一片汪洋,一头大象不慎跌入,适逢地壳变化,大象演变成了化石并隆起,形成了象鼻山。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还能听到大象的叫声呢。

带着奇妙的想象,我们从村北的山沟开始攀援。光滑的山石印证了水确实在这儿闹腾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先是乱石嶙峋,接着是土石结合,再上,又成了黄叶小径,这应该归功于“绿水青山”的号召。满山的林木自生自灭,我们有幸碰到了她卸下盛装的时刻。这厚厚的一层黄叶,真是个“冬阳天,黄叶地”,踩上去,像是在海绵上行走,在云朵中漫步,甚是舒服。

树林里没有鸟鸣,没有鲜花,没有青草,偶尔有一树黄连,也掩盖不了冬的苍凉,满目都是灰突突的树干,肃穆地站立着,好似准备好了冬雪的来袭。远处传来寒鸦两声,似乎在哀鸣同伴的失散。

我们并未受此影响,毕竟都是生龙活虎的年纪。老吕同志一会儿“呀啦索”,一会儿“依儿呀”,让冬日的寒林沸腾了起来,好像我们真的是“风风火火闯山林”呢!我们拉黄连照相,陪山石唠嗑,和荆棘做友……人生,结伴五六人,风乎石台,“咏而归”,最是快哉。

太阳终于出来了,照亮了山顶平坦的路。远望东南,那山像一只独自歇息的大象,低着头,垂下鼻子正准备饮水呢。是谁在山体上凿了一个门?是千年的风?万年的雨?还是地壳的变?不管怎样,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奇迹了。

对象鼻山来说,这个山顶才刚刚到达它的肩膀,我们需要再走个大大的“S”才能和它相见。路,却是更加危险了,一边是紧贴着的山体,一边就是万丈深渊。路断之处,有好心人放下两根小梁,建做了最原始的桥。山体也变了,像桂林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像水母,有的像蛤蟆,有的像出征的帆……在这里,你只有佩服大自然的份儿。

我也很佩服悬挂在山崖的松柏。你看它郁郁葱葱,斜侧着身子,努力地向着太阳,没有一丝委屈,像凌空飞舞的莫高窟飞天,像一面展开的檀香扇,像移栽过来的黄山迎客松,仪态万方。所有这一切,都来源于它坚实的根。那碗口粗的根,历经了多少的风霜雨雪,遭遇了多少的电闪雷鸣,忍受了多少的凄冷孤单,才扭曲着成长为了今天的模样。树都可以在石头里存活,我们不更应该像它一样,笑着迎接艰苦,打下坚实的基础,心中永远充满阳光吗?或者,比它做得更好!

正想着呢,一拐弯就到了象鼻山的鼻子下面。这可真是盲人摸象啊!我们刚才竟然是抚着它的身体过来的。但这头象,只能远观。这一个天然的口,像扮做鞍马的小孩,弯下腰,双手使劲地垂立下来。鼻子的底座已经被风化成了一圈的碎石,但它依然倔强地矗立着,像刺破苍穹的剑,像鼓满烈风的帆,又像是一层一层垒上去的塔。塔顶,长着一棵柏,随着风呼啦啦地摇,像一面展开的旗,呐喊着,迎风高歌。

象鼻子南边,不到十米,有一个高台。爬上去,却是一分为二。随意坐在上面,把腿自然地伸下去,任山风吹拂,看烟雾弥漫,感世事沧桑,谈天地变化,再抿一口小酒,嚼一粒花生,人世间,还有比此更惬意的事吗?

老吕想在这石头上休息片刻,我却怕山风凛冽害他着凉,后来一致同意慢点下山,不走回头路,我们从南边下去。“上山容易下山难”,确实。不过,还是比上的时候快。

回到后峪,看茫茫群山,已望不见刚才快活的地方了。但我知道,快乐永远都在心底。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一起说过的话,一起看过的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一定会昨日重现,你的嘴角,也会不由自主地泛起浅浅的笑……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我眼中的秋天

下一篇: 长在树上的小手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也逢象鼻山-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