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从战地情侣到艺术伉俪――林湘陈碧瑜夫妇的艺术人生

从战地情侣到艺术伉俪――林湘陈碧瑜夫妇的艺术人生

今年元旦前夕,谦和低调的林湘先生,架不住书画界同仁的美意,与夫人陈碧瑜女士,联手奉献了倾注两人心血的“心碧弥香”―――林湘、陈碧瑜夫妇作品展,成为了岁末年初,丽水文化艺术届的一件盛事。这对经历了朝鲜战场战火洗礼的模范夫妻的艺术人生,感动了很多人,慕名前往丽水市文化馆一号厅参观的书画爱好者络绎不绝。

云和印记

1928年9月的一天,林湘出生在云和县城郊一个叫做白洋墩的村子。林湘的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逢年过节,他都会拿出笔墨纸砚,为乡亲们书写对联。磨墨的活基本上都由小小年纪的林湘包了。16岁之前,林湘基本上都是在云和度过的。

自民国浙江省政府迁入至抗战胜利前夕,云和一度成为浙江抗战的后方基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和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著名文化人士冯雪峰、潘天寿、余绍宋等云集云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经常在云和上演。

“那个时候,云和的文化活动搞的很好,书画展览也办过好几次,而且展出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林湘先生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然有些激动,那个时候,展览出来的书画作品,很多都是逃难到云和来的达官显贵随身携带的名家名作,集中展览出来,非常震撼,“看了这些展览,我开始对书画有了一些兴趣。”

抗战胜利后,林湘就来到了杭州求学。刚开始,林湘是在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应用化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逛街看到了刚刚迁回杭州的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的招生广告,怦然心动,立即前往报考。1947年秋,林湘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开始学习绘画。

“当时主要以国画为主,并没有刻意学习书法。”林湘说,国画与书法关系密切,国画上经常会有题跋,学校没有开书法课,绘画课的老师经常强调,要大家学写字,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才算是正儿八经开始认真琢磨书法。

战地情侣

在杭州解放之际,林湘投笔从戎,作为部队文艺战士奔赴浙东前线、朝鲜战场。

1949年5月,林湘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文工团,1953年元月参加抗美援朝。在21军文工团,林湘认识了比自己小4岁的陈碧瑜。

出生在义乌的陈碧瑜于1950年6月调入解放军第21军文工团。1953年1月,林湘和陈碧瑜同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抗美援朝,奔赴朝鲜战场。同是浙江老乡,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两位战友在平时的战斗、演出、生活中互帮互助,相互鼓励,互相学习,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爱情之花悄然绽放。

“我们的感情是经历了战争的考验的。”回忆起那一段烽火岁月,陈碧瑜记忆犹新,当时两人在战场上经常要穿越封锁线,给前线传递信息,林湘总是关照保护陈碧瑜。“封锁线上到处都是敌人的飞机大炮、高射机枪,险象环生。”有一回夜里急行军,穿越封锁线时,陈碧瑜掉了一支笔,她要捡起来,把林湘急坏了,拉起陈碧瑜就跑。

抗美援朝期间,因环境艰苦,工作劳累,陈碧瑜突发大吐血,虽经积极治疗,仍屡屡重发。1956年10月,陈碧瑜在长春第二军医大学采用当时最佳治疗胸廓成型术,切除左胸六段肋骨,成了二等乙级残废军人。

尽管不能陪伴,身在朝鲜战场的林湘,一直牵挂着回国治疗的陈碧瑜。

1957年,这对战地情侣,在朝鲜战场上结婚。

艺术伉俪

1958年,林湘夫妇跟随志愿军撤军回国。林湘先后在2军文工团、武汉军区文化部、湖北宜昌武装部工作。1976年5月,林湘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丽水工作。

1979年初,林湘参与组建丽水地区群艺馆并任馆长,同时兼任丽水地区美术书法协会主席,林湘见证了丽水群众文化从无到有、到现在蓬勃发展的过程。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林湘的书法创作,以草书为主,兼涉行、楷,他的草书平和简静无一丝矜张怒习之气。绘画上,林湘主攻写意花卉,他在写意花卉上的造诣,无疑得益于国立艺专写意花鸟画教学的传统优势,以及他极好的书法笔墨功底。

“我每次练,都是他督促我,而且笔墨纸砚都给我准备好。”陈碧瑜说,自己学书法起始于离休后的晚年,因为受战争环境影响的病残身体极为衰弱,经常饱受失眠、疼痛的折磨,所以借练习书法调节身心。陈碧瑜的书法渊源有致,用笔到位干净,经过十几年的潜心学习,进步很快,临摹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作为艺坛前辈,林湘先生的宽厚、仁德,在丽水书画界有口皆碑,他对后学不厌其烦地点拨与奖掖,给同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几十年来极为细心体贴地照顾体质衰弱的爱人,堪称模范丈夫。

“这是一个迟到的展览,林湘先生与陈碧瑜女士几乎一辈子都在从事文化事业,为丽水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丽水市文化馆馆长潘力峰告诉记者,这次展出的100多幅作品,是在两人几十年来创作的作品中精心挑选而出的,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值得现在的年轻一代好好学习。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从战地情侣到艺术伉俪――林湘陈碧瑜夫妇的艺术人生-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