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石浦之春

石浦之春

如火如荼的石浦花海,让沉寂多年的船帮古镇沸腾了!

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被人群簇拥着走进石浦村的。

站在村头的堤坝上凭栏远眺,八百里瓯江从村前缓缓流淌而过,江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金光。一幢幢建于清代的船帮古宅,虽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黄墙黑瓦,呈现出一种古朴与宁静。

石浦村是一块江水冲击形成的平坦之地。据史料记载,600多年前,在瓯江上往来穿梭着大小许多支船帮,其中的一支,在船行至石浦村时,独具慧眼地发现这里“前有青龙山,后有飞凤山,是一块龙凤呈祥的风水宝地。”于是,这支船帮立即在这片荒石滩中开荒辟田,修建屋舍,构筑家园。经过几代船帮人的苦心经营,石浦村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集镇,船流如织,客商云集。石浦船帮也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而在众船帮中稳居帮首之位,声名远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瓯江上游相继建起紧水滩、石塘、玉溪三座水电站,兴盛了几百年的瓯江航运就此中断,江面上再也看不见帆影林立、百舸争流的情景,石浦船帮也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香樟树下,曾经热闹非凡的河埠头,如今空旷寂寥,只有两条舴艋舟在波光中轻轻荡漾。舴艋舟两头尖,中间大,上盖箬蓬,以形如舴艋而得名,曾经是瓯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庆元香菇、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雪梨、景宁惠明茶、松阳烟叶、处州白莲、青田石雕……几乎都是由舴艋舟运送出去,然后再把食盐、煤油、布匹等日用品运回大山。据说,航运鼎盛时期,在石浦这片狭长的江面上,曾停泊了300多条舴艋舟,铺满了大半个江面,场面蔚为壮观。

繁华落尽的石浦村内,古朴厚重的木门、泥墙斑驳的老宅、长满青苔的天井、杂草丛生的戏院,以及竖着的“米铺、肉店、驿站”木制招牌……所有的一切,都在无声地述说着这个古村落的百年沧桑。

穿行在悠长静谧的小巷里,恍惚间,我仿佛听见了小贩尾音拖的长长的吆喝声,看见了古宅屋顶上冒出的袅袅炊烟,闻见了包子铺里散发的扑鼻香味。远处的酒幌下,一群光着膀子的船夫正在悠闲地喝着老酒,品着老茶。街道的另一头,戏台上,正在伊伊呀呀地上演一出大戏。十里八乡的村民把戏院围个水泄不通,他们或坐或站,有的嗑着瓜子,有的抽着旱烟,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

石浦村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一幢幢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宅,“瑞映长庚”是其中最大的一幢。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这幢古宅曾是国民党“方山岭战役”的指挥部,为击退日寇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我走进这幢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宅时,一位穿着蓝布衫,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一脸慈祥的老大爷扛着渔网正往外走。老人告诉我,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从他这代往上数,祖祖辈辈都是船老大。想当年,为了谋生,每日里驾着舴艋舟在瓯江上奔波,一路上过急流冲险滩,用生命与惊涛骇浪搏斗,生活很是艰辛。谁也不会想到,忽然有一天,船帮退出了历史舞台,石浦成了“瓯江帆影”的摄影基地,船老大们成了摄影家的专业模特。每天只要摇着浆,从云和湖的这头划到那头,重复撒网、收网的动作就行,轻轻松松就能赚到钞票。老人感叹道“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早就听说,“瓯江帆影”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奖,有的还登上了联合国特刊的封面。当我为船帮后代深感庆幸,再也不用像祖辈那样辛苦谋生时。老人又乐呵呵地说“我们村现在种花也能赚钱了!快去看看吧,石浦花海,可好看了呐!”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来到了村西的大花田。远远地,就看见一片如霞似雾的紫色“马鞭草”花海,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映衬下,飘飘缈缈,如梦如幻。微风吹过,马鞭草婀娜的身姿随风摇曳,娇艳的花朵散发出阵阵幽香。

田埂上,一位埋头创作的画家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在他神来之笔之下,一幅栩栩如生的花海美景在画板上徐徐绽放。他的身后,几位扛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正不停地对着花海美景与画美景的人猛按快门。眼前一幕,让人不由地想起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花海深处,静静地卧着一条舴艋舟以及几个栩栩如生的稻草人―――船夫、鸬鹚、美人鱼。迎着我不解的目光,热心的村民娓娓道来:这组稻草人是船帮文化的缩影,展现的是船帮人的生活场景―――手握船桨的渔夫,哼着小调,划着小船,在瓯江中捕渔,船头立着的,是他们的好帮手鸬鹚。船仓里堆满了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虾,丰收的喜悦让渔夫的脸上乐开了花……

聪明的石浦人巧妙地将“船帮文化”与“美丽经济”完美结合,精心打造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船帮古镇新形象。璀璨的石浦花海,让船帮古镇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高颜值的古老乡村,再次赢得世人的关注与点赞。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米糖飘香年味浓

下一篇: 鱼之恋(童话)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石浦之春-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