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汀州人 ,三百年不灭的文化传承

汀州人 ,三百年不灭的文化传承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以往,我不知道这客指的是什么,客为什么住山?四五岁时我接受了客家人的热情接待,第一次深刻感受了客家风情。那是一个叫桥头的小村落,村子隐藏于山腰间,村子里的人非常好客。我的母亲和她们聊得来,说是本家。她们讲的话我没一个字听得懂,但是我对于客家人做的麻糍却是情有独钟。依稀记着一大早起来,我就看到一大家子人在大屋里忙前忙后,锅中冒着蒸腾的热气,柴火烧得噼啪作响,糯米的清香便从锅中飘散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客家妈妈在桌上摆上了芝麻粉,香味扑鼻而来,我手痒,先尝了一个。我那如饥似渴的样子把大伙引得哄堂大笑。大人说,麻糍,孩子不能多吃,会消化不良,我的嘴里只能回忆那独特的香味。回家前,客家人给妈妈装了满满一大袋,里边不仅有麻糍还有黄米?@、煎雀、柿子干等美食,一定要让我们带上。此后,客家人的热情与客家的美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有印象。

岁月逐增,耳闻目睹了许多客家人的事,我也明白了这“客”的大意。三百年前,一群操闽语、行闽俗的汀州客人拖家带口,跋山涉水,在云和、遂昌、宣平、汤溪等县形成了人口重建。我的母亲祖辈是客家人,她能讲一口流利的汀州话,母亲告诉我,小时候她们讲得那些我听不懂的话,叫“汀州腔”。汀州腔现在遍布了丽水各地,资料记载现丽水市约有“汀州人”数十万之众,30多个姓氏,以紧水滩库区大源、赤石、库北及朱村一带居多。据统计国内“汀州人”总数在丽水语系人数的10倍以上。汀州人群体庞大,传统文化的气势宏伟博大,品位较高,汀州宗祠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美称,位于上杭稔田镇石牌村的黄氏宗祠,为云和黄氏之祖,虽隔千山万水,从康熙年间至今,时常有黄氏代表人前往祭祖,那里每年的祭祀日,规模宏大,可达20万人!汀州人能文善武,做事一丝不苟。号称“中国犹太人”的汀州人披星戴月,祖祖辈辈三百年,始终恪守着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故乡风情遗俗,不得不让人心生钦佩。前尘滚滚,后事如烟,客家人只记住了“汀州人”这温馨的名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有着博大的中原文化传承,有着别具风格的民俗文化和美食。

一个美好的周末,我听闻赤石有汀州美食文化节。非常激动!许久没有吃到正宗的麻糍了,回味那满嘴的芝麻香!赤石聚集了大部分的汀州居民,我可以身体力行地去领略汀州风情了!我顺着云和作协的牵引,去了赤石乡,去追忆汀州的美食与文化。清晨,车子拐了十八湾,穿梭在青山绿水间,40分钟后,我们进入了赤石乡境内。这里的房子大多是黄泥墙,一种纯天然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车子停在了半山腰,我们驻足观赏这一带风景。土墙建筑是这里人家的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底色与人的肤色接近,与大地的颜色一致,它们映衬在这青山绿水间别有一番韵味。仿佛我已经融入了醉人美景中,如此景致物我交融,可以深深地抚慰人浮澡的心灵,总想用一些华丽的句子来倾述内心的感概,却才思枯竭,我全然浸泡在这青山绿水间。试问,我们是否可以从中猜测汀州人祖辈必住山的缘由呢?也许是汀州人的生活依山伴水,因而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矜持,以平和的心态来审视事物,于是一代代汀州人人才辈出,文运昌盛,一切故事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过和发生着。

走着走着,耳畔传来一阵轻松悠扬的唢呐声,伴着阵阵锣鼓声,恢宏大气。我们的脚步不知不觉步入了赤石乡山花休闲生态园。门口的热心工作人员提着茶壶不停地往壶里添着水,浓郁的茶香不断地飘出门外,一旁书法协会的会员挥霍着手中的笔墨,赠送对联的活动增添了喜庆的味道。汀州美食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进行着,初来乍到,这风情古韵让我们略见一斑。台上的唢呐锣鼓间歇敲打,让人不经意感受着强有力的节奏!有时婉转悠扬、如泣如诉,有时激烈昂扬、金戈铁马。2009年“汀州吹打”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汀州人一如既往地继承这别有韵味的“汀州风情唢呐”让我对他们的这种精神肃然起敬!虽然我对唢呐不太了解,但是我听闻这每一曲都有一个传说,一番讲究。听朗朗的唢呐声穿行在空谷、山野、村道,仿佛整个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我光顾着听这醉人的旋律,不知自己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与团队走散。我被挤到了一棵树下,一阵香味闯入我的鼻子,一个个小而可爱的煎雀在一个油锅中肆无忌惮地舞动,旁边已经有人将它们捞上锅,我连忙捡了一个。吹一吹,放入口中,中空香甜,皮脆而内韧,柔软而不粘口,百吃不厌!这是汀州人的一种美食,旁边的阿姨告诉我,由于这美食的形状似小麻雀的身子而用油煎,所以叫做“煎雀”。每逢过年过节,汀州人都有做煎雀、吃麻糍、打黄米?@等习俗。一会,打黄?@、印米?@的比赛汇聚了大家的视线,我和团队成员走到了一块与观光市民现场体验制作工序。首先开始的是打黄?@比赛。一个壮汉立在舞台正下方一口大石臼,工作人员搬来道具,大朋友、小朋友都踊跃报名参加。一个远道而来的自行车骑手奋勇上阵,他曲伸手臂弯弯腰,其威猛势力不可挡。手中的杵槌用力舂捣一团金灿灿、热乎乎的饭团。旁边的村民忙着翻滚着饭团,孩子们在一旁帮着数数,1、2、3……观光的使命纷纷架起长枪短炮,摁下快门,记录下这充满乡土气息的劳动场面。当地村民也在欢呼声中出来给大伙看看真本事!杵槌在他的手里来回是那么的自然,娴熟的动作让我们诧异,他锤的数目更是让大家目瞪口呆:200个。时间不紧,他锤500下不是问题。我忍不住也挽起袖子体验一番。不出二十次,我的手臂已经受不住,这打黄?@的可真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干不了!据当地人介绍,黄?@,又名黄米?@,是汀州不可或缺的节日食品。它象征着安康、团圆、幸福。印米?@比赛随即开始。大伙们围成一团,凑凑热闹,只见她们将?@团揉搓均匀,然后分成一个个大小相似的剂子,最后徒手将圆团放入圆圆的模具,再倒出来排成一排……这边比赛还在进行,另一边,打麻糍的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比赛结束后,洁白如雪、柔软如棉的麻糍一个个“蹦”上了桌。喷香鲜嫩的黄米?@均上了桌。裹着厚厚糖粉末的糯米坯在入口时,味蕾在芝麻和花生的混合香气中“迷失”,随后绵软清爽又充满韧劲的麻糍便会在齿间“纠缠”,一口下去,软绵的麻糍,在舌尖起舞。糯米的清香混合着芝麻、花生的浓香在口中搅动着已经沉沦的味蕾,享受!展台上摆着各种特色小吃。番薯片、柿子干、泡豆腐、猫耳朵等小吃供游客们免费品尝,均是纯手工制作,美味至极。

不一会,园内人声鼎沸,汀州歌舞、花鼓戏、汀州杂耍等不同剧目在热热闹闹地鸣锣开演着。汀州的典故,汀州的风情仿佛浓缩在这里,令人深深地陷入其中。一群美丽的采茶姑娘提着茶篮,用优美的舞姿演绎着汀州古老的《正倒采茶》。群芳潋滟的舞姿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群汀州姑娘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美、发现美的场景。花鼓小戏《卖花线》、《补缸》、《大花鼓》等花鼓戏,在古老的旋律中绽放美丽的爱情故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甜蜜。凤阳花鼓,从安徽传到了汀州,又随着汀州人的脚步传到到了处州,古老的故事,从明朝传到了今天。这些小戏诙谐幽默,帅小伙们热情似火地奋力演出,姑娘们脸上带着一丝腼腆努力配合,这种风情韵味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下子就激活了气氛,大伙的心也泛起各种涟漪。

彩带和着节奏在演员手中舞动,村里人、外地人、大家吃着、看着、笑着、闲聊着,笑声充溢着整个山村。汀州人再次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汀州人谱写的美丽壮观的故事将继续在这青山绿水间不断发生着!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忆舅舅

下一篇: 父亲的雪人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汀州人 ,三百年不灭的文化传承-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