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青团

青团

2021-09-11 13:37:10/袁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吃青团是家乡的一种习俗,每户人家都忙着包青团(、)吃青团(、)扫墓。

关于青团的来历还有则历史故事: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逃过清兵追捕。回家后,那位农民考虑做什么给他吃。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用艾草汁做成的青团,里面放豆沙或者其他的馅料,咬上一口,香软稠糯,唇齿留香。青团油绿如玉,皮糯韧绵软,带有淡淡的艾草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提前一天准备——为明天早上能吃到香糯的青团。奶奶把两袋面粉放在洗干净的盘中,再把浆麦草煮熟放入盆里,加热水,就开始熟练地和面。我则帮奶奶打下手。奶奶虽年纪很大,但十分有精神。手一边很有劲(地)和面,一边又和我讲和面的技巧:“做青团,最重要的就是和好面,面和好了青团吃起来才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面和好了,只见奶奶用手指在面的表皮挤捏,然后在凹进去的地方放些糖,最后把口封住搓圆。再放在糯米上滚一圈,青团上沾满了一颗颗雪白的米粒。就这样一个(、)两个……越做越多。第二天早上,奶奶把青团放入刷油或者垫粽叶的蒸屉中,蒸20分钟左右。只见袅袅的水蒸气在空气中漂浮,我拿出一只刚蒸好还十分烫手的青团吃了起来,吃得不亦乐乎。

青团,不仅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民俗特色。

作文点评

在江南地区,清明节吃青团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了。作者围绕题目“青团”,介绍了青团的来历、色、香、味以及奶奶制作青团的过程,告诉读者吃青团已不仅是一种习俗,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文章叙述有条理,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青团的来历和青团的制作过程,使读者一目了然。文章语言具有画面感,读着读着,常常会让人不由得进入那个奶奶做青团的画面,仿佛闻到了那漂浮在空中袅袅的散发着淡淡艾草香的水蒸气,看到了那油绿如玉,皮糯韧绵软的青团,吃到了那香软稠糯,唇齿留香的青团。

上一篇: 闹钟

相关作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