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浦东说书

浦东说书

2021-09-18 01:23:15/袁梦

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沪书。它说唱并重,节奏较快。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莫过于《施公案》和《包公》了。它发源于上海浦东,在上海全市和其他省都有涉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唱的形式来讲故事,教化大众。庵堂的尼姑,佛婆,没有多少文化,也许识字的也不多,靠口传心授,但好在,基本的故事还在。就这样慢慢的经过时间的沉淀有些颇有见地的能人,加以改编,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浦东说书就有点看头了。

后来在茶馆成了气候。茶馆是当时社会重要的社交场所,是人们休闲娱乐,谈天说地的地方。说书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侬要是不服气,小茶馆里,四方台子八方理,去评一评”!在茶馆里,简直就是一张活的新闻报纸。有时,可以在那里断明一场道德官司。这就叫‘有理无理,出在众人嘴里’。茶馆也可以看成是’道德是非的评判场’。

听家里喜爱说书的老人说道:“先生示以打节奏的板叫‘老郎’,上场前要焚香礼拜,叩见‘老郎神’,以保佑技艺长进。学说书的人更是对那块红木或杨木做的板格外爱护。”

这可能是学说书的人一种信仰,是和艺术间保持联系的纽带。浦东说书先生也有一个“神”,是钹子,钹子可是说书时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浦东说书也称“钹子书”。

关于说书还有一则小故事:浦东说书的“末代皇帝”施春年先生有一个家传的钹子。周围已经基本上破碎,他还是当宝贝一样,不轻易让人敲打。问他原因,说“父亲的父亲传下来的,是吃饭的家生。”钹子打出的声音也有不同。普通的人只能打出“的”和“台”两种声音。而松江的吴天希先生,则能在钹子上打“十番锣鼓”。

浦东说书是上海的人文民俗,是在爷爷的父亲辈盛行的一种文化。但在今天的上海和其他地方已经很少听到说书声和敲打钹子的声音了。

作文点评

从全篇内容来看,你的这篇作文还是比较成熟的,语句通顺,文意流畅。并且很清楚地介绍了浦东说书的起源时期以及兴盛时期,并且还特别说了一个跟浦东说书有关的一个民间故事,体现出了浦东说书中跋子的妙用,以及老百姓对浦东说书的喜爱,几乎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应改进之处: 我觉得你既然能把浦东说书介绍的这么详细,那你肯定是比较了解浦东说书的,或者说有一定的情感,所以你可以把你对浦东说书的情感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会更好。

上一篇: 读《红岩》有感

相关作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