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速写

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速写

■杨德云

出林州城向西北天际眺望,巍巍绵亘的太行山巅有一巨豁,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鲁班豁。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就位于其下。

清澈见底的红旗渠水从公园门前缓缓流过,踏过渠上的小石桥,便是公园的磐石大门。大门宽六十米,高八米,一米多厚的门墙呈紫红色,用雕塑形式表现,粗犷厚重,生态环保。

走进大门便是中心广场,迎面是运动员的各种造型,场内一伙老头正在切磋太极拳,一群大妈穿着统一的服装在翩翩起舞,一对对情侣在柿树广场和红果树广场谈情说爱。我想,柿树好,事事如意,红果树嘛,红红火火。

进入古驿道,是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树木叠翠,遮天蔽日,地上葛藤缠绕,落叶盈尺。沿途高大挺拔的钻天杨是林中巨人,亭亭玉立,直冲云霄,傲视苍穹。又粗又大的板栗树枝头挂满了带刺的栗果。最多的是老橡树,扩展着绿冠,用自己的绿叶为登山者遮挡炎炎烈日。树树竞生,乔灌威长,荆棘丛集。底层杂草繁密,荫翳处蕨类葳蕤,卧倒的枯树覆盖着苔藓。层林之上,鹰在蓝天中翱翔,林中流泻着婉转的鸟鸣。

我们在凉爽的森林中攀登,来时在热浪扑面的熏蒸中感受到的难熬的酷热,憋闷在身体里无法遣散的燥热,立时驱光。可真是渠下酷热似夏,园内凉爽如秋。一渠之隔,天若两重。园内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登山的人流络绎不绝,前面看不见头,后面看不见尾。驿道两旁有果园,李子、梨、桃、苹果硕果累累。当我们登到一千九百米高的地方,道旁有座庙,庙门没锁,一拨插销门就开了。庙内整洁干净,内放木床,床上叠放着整齐的被褥,墙上用粉笔写着:“天黑了可以在这里过夜,天阴了可以在这里避风雨,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啊!这不是《驿路梨花》中的小屋吗?

到了鬼斧神工的鲁班豁,向下看,苍翠的林海,众多的落叶树和常青树相间,树木复叠,莽苍深邃,微风一吹,橡树叶翻起,似大海里那白色的波浪。一层过去,紧接着又是一层,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看,又利远眺,远望林州城,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是林州能工巧匠的杰作。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穿山越岭蜿蜒似带,是林州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年的结晶。近处看,村舍相望,田圃纵横,脚下秀美山川好生态。远山近树,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化无穷的景色。

豁口有一座坐北朝南的鲁班庙,我们一伙登山者在庙内休息,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有关鲁班豁的传说:相传昔日鲁班途经林县地界,见前山干旱地裂,民心煮沸,而山后却是碧波涟漪,遂起引水救民之心,便手抡神斧破山成豁。顷刻之间滔滔西水顺豁东泻,成巨瀑飞流直下,山前被滋润了,长出了棵棵树木,历经沧桑,成了现在的林海。田野得到了灌溉,有了收成。世人感其恩德,为了纪念他,便称此豁为鲁班豁,并在此盖了鲁班庙。后来西水日渐枯竭,该豁便成了豫晋两省的交通要道,时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州愚公在豁北山腰凿通了千米多长的太行隧洞。自此以后,行人大多改道过山。鲁班豁便成了中外游客、登山爱好者、影视记者、画院师生驻足的景点。

今此豁东侧石壁尚存巨型指痕,传说是鲁班搬山手迹。往下有一泉,像细线像散珠的泉水滴下来,汇成一潭,水味甘甜,清澈见底。传说是鲁班当年开豁流剩之水,喝了有“消困止渴解烦”之效,游人至此,都要品尝几口,以期应验。

传说归传说,不过现实的鲁班豁确是一处绝妙的游览胜地,云雾天气,身临其间,如入仙境。晴日登豁,山前山后两地风光尽收眼底。豁口凉风习习,风景变幻有序,苍鹰出没山崖,浮云姿态万千,慕名而至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下午六点,我们又回到了红旗渠的小桥上,一辆一辆的小轿车都停在了渠畔路两边,可真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渠岸上站着人,农家乐的桌子边坐满了人,广场三三两两散步的也是人,居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这里登山健身、观光休闲,谈笑着,歌唱着。让这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海阔天空尽情地谈笑吧,酣畅淋漓地休憩吧,愉快地潇洒吧!且让我以身边的大红条石当书桌,迅速记下这篇即兴式的短文。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听雨

下一篇: 老师的白头发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速写-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