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醉美醉翁亭

醉美醉翁亭

是年秋月中旬周末,余一行友人赴南京,归途经滁州,友人之友闻讯相邀挽留,随主人安排,留滁小歇。其间主人特邀共阅醉翁亭,遂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醉翁亭亦因醉翁欧阳修之名篇《醉翁亭记》而名。幼时拜读,钦佩之至,其言朴实而优美,其意几近而深远。今日得此缘,实乃三生有幸,亦或是先人在天之灵,抚慰吾等心灵。
滁城西南行六七里,进入琅琊山,沿坡缓缓而上,踏石古道皆由青石铺就而成,青光发亮,整齐排列延伸至山岭深处,在一坡头忽见一洞口,洞顶悬刻“峰回路转”,正感莫名其妙,穿洞口远望豁然开朗——其峰百度转弯,其路急转而下。又见“林壑优美,蔚然深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此景此情,更感自然之美,更感伟人之伟。路上行人,或三五成群,或独步林间,或扶老携幼,或情侣相牵,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在路口,见亭矗立溪口,心中大喜,莫非醉翁亭耶,路人笑曰:非也。于是继续前行,在丛林掩映处终见,民工师傅正挥汗如雨,忙于修缮。可见为政者醉美滁州,富美滁州,于亭于醉翁,用心之良苦。
过小桥,曰让泉,拾阶而上,见“醉翁亭”三字,穿行进院,有两石碑,讲解员正与游人讲述碑文,其中有两字,一曰“醒”,一曰“罍”。醒字此处是喝酒至九成之意;“罍”是古时盛酒器皿,如今日之分酒器。滁地人好客,喝酒必喝好,喝好必“甩罍”。就是敬酒要碰酒,碰酒即甩罍。可见醉翁之醉史悠久,世代传承……
进二门,见坐北朝南一亭,悬挂苏轼题匾“醉翁亭”。似曾相识,或如梦中相见,或如心中所思。亭为拱檐结构,飞檐凌空挑出,亭中有联对曰“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此乃对三十九岁之“醉翁”“饮少辄醉”的最好注解。亭内两柱,又是两副楹联,是光绪年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重修所记。围栏之处有两木凳,乃欧阳公在此办公之宝座,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出亭北进乃二贤堂,是宋代二位滁州名太守一曰王禹偁,一曰欧阳公。堂内有联:“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可见二位太守在滁州人心中之位置。正如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出贤堂西侧有宝宋斋,斋内石碑,镌刻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文章与书法相得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实属稀世珍品。其后又有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等,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亭子本是有顶无墙之建筑物,然因与文化结缘,便被赋予生命,与日月同辉,“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与醉翁亭齐名的沧浪亭、陶然亭、爱晚亭莫不如此。
日落渐晚,方感归意,但见书贩在此售书,随手翻看,不禁大喜,是苏轼真迹拓本,商贩见手不释卷,遂笑曰:如喜欢可以优惠。遂以贰拾元之价淘得苏轼字帖《醉翁亭记》。
夜深而不能寐,欧公之《醉翁亭记》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又如影重播,其二人交情深厚,心有灵犀,同年被贬,同年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恢弘开篇,直抒或“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或“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继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而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醉翁此时亦是“饮少辄醉”自号“醉翁”,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感叹“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其二人皆是左迁而不忘国事,寓于民而又能与民同乐也。嗟乎,能将个人荣辱于身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则忧其民,退亦不忘国,更能与民同乐,何等境界!
翌日,友人同归,共议此行收获,有曰与南京邂逅而诸多感慨,有曰与友人相聚而温故情,有曰与文化相逢而增内涵,有曰因山水景致不同而增阅历。友人问余何乐于此,沉思而答:“有缘与醉翁谈醉,何在山水之间也。”
该文在11月14日《中国审计报》刊发。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爱上养花

下一篇: 农村十月嫁娶天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醉美醉翁亭-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