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趣事四则

趣事四则

■路聚昌

语无伦次

山林今年五十有余,从小就说话啰嗦,废话连篇。为此,人送外号“话不稀”。

有一年初冬的一天,山林有事来到岳母家。临近中午,活泼伶俐的小姨子梅花问他中午要吃啥饭。山林嬉皮笑脸地瞅着梅花,滔滔不绝地说:“简单些儿,中午咱吃麻烫火烧、菜角油糕、糖挛芝麻水煎包、蒸馍肉菜饼扁食、小米稀饭泡花糕,捎带做碗鸡蛋木耳紫菜混炖汤。”梅花不耐烦地听着他的一堆庸俗话,十分反感。梅花也不是省油的灯,脑子聪明伶俐,说话干脆利索,本想为他做一顿面食,听他这么一说,眉头一皱,顿开茅塞。她想:姐夫所说的这些大都需用面,而红薯可加工成面,并可烙饼、捏扁食、蒸馍……给他蒸上红薯,让他明白其中内涵,岂不快哉!

已是中午,梅花蒸了一锅红薯,又用红薯叶等煲了一锅“混炖汤”。她将红薯和汤一并端上餐桌,面对姐夫,侃侃而谈:“这就是你所要的那些饭。”山林早已肚饿,本想要吃顿美餐,然而看着盘内的热红薯,又瞥了一眼伶牙俐齿的梅花,再想想自己说的那一摊话,真是“乌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了嘴亏了”。饭毕,扫兴而归。

胡诌八扯

上世纪六十年代,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席卷全国。在我们山村,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是学习的必修课。

有一年我村抽调一批学“毛选”积极分子及学校学生,到邻村学习和交流学“毛选”经验,我也名列其中。大会交流发言后,双方大队负责人又专门安排分组到群众中,去相互学习取经及宣传。我组共三人,其中路有乐为组长。当来到一个生产队的群众中时,有乐手捧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看着一位年轻妇女,故作一副领导派头,振振有词地提问她:“请你回答,白求恩在哪里烧过炭?”年轻妇女默不作声,无法回答。随从人员路庆林一听说错,急忙推了他一把,并轻声说:“有乐啊,你扯到哪里去了,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咱八路军和老百姓治病的啊!烧炭者是《为人民服务》中的张思德,希望你再认真学习一下老三篇。”有乐顿悟,面带羞色地对这位妇女说:“咱们一定都要学好老三篇。”

有乐出村交流一事传出,村人讥笑他说:“你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尽是胡诌八扯。”他深知自己有错,只好闭口无言。

唾手擀面

几十年前,在我们老家有一种风俗,凡过门的新媳妇,次日必须亲手擀面,以考验生活的能力。

有一年村上一户娶过媳妇,次日婆母先和好面,之后让媳妇来擀。为欣赏新媳妇擀面的手艺,邻居的大闺女小媳妇们,纷纷云集她家来看。新媳妇戴上袖罩,腰束围裙,面红耳赤地来到厨房。由于新来乍到,她深感尴尬,十分腼腆。她两手颤抖地将面先用擀杖推薄,而后卷在擀杖上,吃力地前后擀动着。一会儿,新媳妇满头大汗,两手光滑,无法擀面。这时她已头昏脑涨,心慌意乱,情急中突然伸出两手,努嘴即唾,站在身边的嫂子一看此情,急忙唤她:“算了,算了,你去歇歇吧。”嫂子急忙接过擀杖将面擀完。新媳妇红着脸庞,双手掩面,羞赧地跑回了房间。

从此之后,新媳妇唾手擀面一事传遍全村。时至今日,村上仍流传着她唾手擀面的事。

柿饼米粥

本族有位老姐,年逾七十。十八岁时她嫁到山下邻村一农家。年轻时生有五女,家境一般。

有一年寒冬的一天,她来山村走娘家,临来时,她交待女儿们在家耐心等待,回来一定拿些柿饼,晚餐时熬柿饼米粥喝。闺女们很听话,望眼欲穿地期盼母亲回来,晚上改善生活。下午,她从娘家取了几升柿饼返回家。傍晚时分,她将柿饼切成小块,盛在碗内,放在案板上用布蒙着。这时恰遇邻居有急事找她,于是她忙将小米及水下入锅内,由于事急,忘了加入柿块,只交待女儿们烧火煮饭。天色已暗,粥已熬好,母亲回了家。女儿们端着小碗,争先恐后地各自盛饭,喝着母亲从姥姥家取回的柿饼熬成的“柿块米饭”,喝了一碗又一碗,还不时地说道:“真甜,真甜。”餐毕,母亲去洗刷锅碗,当来到厨房时,发现柿块仍在案板上放着。女儿们知晓后,十分恼火,抱怨母亲骗了她们,母亲无奈地笑着说:“你们不是说很甜吗?”

次日早晨,母亲特意将柿块盛入锅内,然后烧火熬饭。不一会儿,粥已熬好,女儿们急忙来到厨房盛饭,她们看到碗内的柿块,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又甜又香、美味可口的‘柿饼米粥’饭啊!”

+阅读全文

上一篇: 让心灵去旅行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趣事四则-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