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他并不是隐士——读《瓦尔登湖》后感

他并不是隐士——读《瓦尔登湖》后感

作者:刘双赫

事实上,我初读此书时,是有些失望的。

无论课本还是同学们作文中的论述,都给我一种这本书是一位隐者离群索居湖边的日记的主观印象,然而书一开头,近九十页几乎纯哲学的论述,让我在眼酸手麻的同时,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这种失望感是寻访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却发现对方在滔滔不绝地演说时的那种感觉。

但随着阅读的加深和对梭罗了解的愈发透彻,之前的失落感一扫而空。梭罗其人确实不是一位隐士,如他自己所说,它更像一只雄鸡,引吭高鸣,试图唤醒左邻右舍。他崇尚俭朴,信仰超验主义哲学。这本书不能看作与《鲁滨逊漂流记》相似类别的,讲述离群者生活的日记。如果与中国古代的众多哲学流派作一番类比,梭罗更像是儒与道的结合,既出世又入世,既向往大自然的宁静,又不厌其烦的试图唤醒人类社会,试图纠正社会的奢侈与追求奢侈之风。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之中,他失败了,但最后又成功了。

梭罗不只是因为慕情山水而隐于瓦尔登湖畔。他信奉超验主义,这种短命的哲学强调人可以直接把握真理。梭罗可以说是有些激进的超验主义者,他隐居,就像第欧根尼寄身木桶一样,是为了实践自己心中的哲学真理。他就像一名矿工,挖出了一枚他眼中的宝石。他要鉴定,要雕琢,要去体悟这枚宝石的美感。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他实测湖水深度,用肉眼观察浮冰中的气泡,在旁人认为不适合种植的地方种植作物并取得成功。尽管这宝石的独特光芒的价值世人多数不甚理解,但他仍在默默坚守,不断打磨。

梭罗坚信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可以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为了这个理想,他撰书,他修书,他出书,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被捕。他大声疾呼:“俭朴!俭朴!俭朴!”,只是想让对污浊的空气习焉不察的世人能感受到从瓦尔登湖畔吹来的一阵清风。

《瓦尔登湖》成书于19世纪,在当时备受冷落。20世纪,人们终于发现了这枚宝石的美感,在这本不俗之作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梭罗身处19世纪,却预见了一个世纪之后人类的发展方向,这不能不令人钦佩。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他定义为隐士,将他离群的行为定义为避世。梭罗是哲学家,是作家,是诗人,但他不是一位隐士。

只有我们纠正这一错误观念,真正了解透彻这本书的真谛,梭罗和瓦尔登湖,才能苌弘化碧,在文坛和哲学史上熠熠生辉。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白日梦

下一篇: 它的恋人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他并不是隐士——读《瓦尔登湖》后感-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