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细雨薄雾武夷山

细雨薄雾武夷山

还是在读小学时,就常听大人们谈论福建崇安之事,说那里因发生瘟疫,许多村庄没有人烟,屋舍倾侧,门扉紧闭,户枢腐烂,杂草丛生。走进屋子,看起来挂着完好的蚊帐,手指一戳即变成灰烬,是否真实一直没有考究。1990年有幸参加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开发利用阶段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原来云和与崇安有着密切联系的历史渊源。民国二十四年(1935),根据福建省崇安县县长陈正民的请求,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发出训令,同意本省庆元、龙泉、云和等县劝令部分农民去崇垦殖兴农。云和县县长赵天河先后批准发给周理瑞、周成本等127名农民自愿迁移到崇安县垦殖务农落户的护照。1956年,云和一些乡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部分农民粮食困难,全县213户、247人外流到福建省建阳、邵武、崇安和江西省的婺源、武宁等地谋生。1959年以来,由于连续三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云和部分农村出现病、饿、流、荒现象,全县因粮食困难而外出谋生的劳力共1121人,其中一部分流往崇安。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就是原来的崇安县,以山名为市名。景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多年来一直想一睹武夷山美景,走一走留有云和乡亲足迹的土地。前不久,终于如愿以偿。云和镇勤俭村组织退伍军人赴武夷山旅游,车子有空位,曾是军人的侄子邀请其父亲和我两兄弟参加武夷山二日游。
乘旅游大巴从云和出发,经龙泉、浦城,仅4个小时到达武夷山市。因有了现代神奇的高速公路,心中遥远的武夷山,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遥想当年云和先民牵着耕牛、挑着行李干粮,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要走上半个多月才能到达目的地。旅游团里就有一位中年男子,趁旅游之便,陪送父母亲去探望半个世纪前迁徙到武夷山的舅舅。
游玩的第一个景点叫虎啸岩,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松涛声及崖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故名。一条石栈道从山脚蜿蜒直插山顶。导游说,这800多步石梯名叫“好汉坡”,爬上去就是好汉。旅游团中有几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望而却步,坐在山脚下等候,而年过花甲的我们两兄弟成了团中年龄最大的“好汉”。爬好汉坡那天艳阳高照,虽然已过中秋节气,秋老虎仍在发威,气温高达35度,峭壁上更是骄阳似火。真是年岁不饶人,爬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衣衫湿透。栈道只容一人通过,前面若有人拍照稍作停顿,后面的游客只有站着等候。考虑到后面游客的感受,一路上都未作太多的停顿,坚持爬上了山顶,当了一回好汉。
一线天,位于武夷群峰的南端,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屹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刚进入洞口时,还能正着身子走,慢慢地越走越窄,只能侧身而过。到洞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仿佛利斧劈开,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令人叹为观止。人在洞中,好像身陷深井,从下往上看,犹如坐井观天,而天只有一线。洞外太阳灼人,洞内却凉风习习,使人不舍离去。
晚上冷空气来袭,还下起了大雨。时令似乎一夜之间就从盛夏跨进了秋天,昨天还是酷热难当、艳阳高照,今天早上出门却发现一切已经变了,风吹在脸上凉凉的,很是舒服,天上灰蒙蒙的,酝酿已久的秋意终于飘飘洒洒地姗姗来迟。天游峰下云雾缭绕,远方山头若隐若现,真还有人在仙境之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晒布岩,陡直、平整的绝壁上似有一个巨大的掌印镶嵌在内,似乎是哪位神仙不经意留下的一掌。天游景区荟萃了众多绝佳风景,自下拾级而上,尽管由岩石中凿出的小径十分陡峭,但并不累人。随着高度的增加,眼界逐渐开阔。看对面的隐屏峰,由于居高临下的缘故,它不再那么危岩耸立,而是变得俊秀清爽起来,尤其是岩壁上时而点缀的苍松、翠竹,更使它多了几分柔情。脚下这块巨石,也不再是从竹筏中看到的那堵巨大的“石墙”,而是一处流泉飞泻、幽竹丛生、亭台错落的盛景。
顾名思义,九曲溪有“九曲十八弯”。溪水傍山而流、穿涧而过,山回溪转、折复绕山,山溪相环、九折万状。六人同乘一竹筏于溪上,随波逐流,怡然自得。两筏工前后各一,后者掌舵,一言不发,只顾手中竹竿;前者解说,夸夸其谈,不时向我们细说两岸风景。两岸千峰,移舟换景,两岸无数风景尽收眼底。游客不顾筏工的交待,掏出相机不停拍摄,欲把美景永恒留住。

+阅读全文

上一篇: 让过往行人干净些

下一篇: 饭菜里的心意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细雨薄雾武夷山-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