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雪峰在云和

雪峰在云和

云和这方美丽的土地,曾与文化巨子冯雪峰结缘,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这是冯雪峰生命中一次美丽的邂逅。
前几年的一个冬日,雨后初晴,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我们驱车前往云和县石塘镇湖滨村小顺堡自然村,寻访冯雪峰旧居。
小顺堡距县城18公里,车子沿着云和湖逶迤而行,青山绿水,好一派迷人风景。
沿着一条蜿蜒的石子小街,来到小顺堡村东一处低矮的泥墙屋前,墙上悬挂的一块木质匾额上写着几个苍劲的大字:“冯雪峰旧居”。
村长取出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那扇紧闭的木门,屋子里黑乎乎的。当村长推开小屋朝南的那扇窗户,透进些光线来,我们才看清这不过是一间极其简陋的小屋,低矮潮湿,光线黯淡,大约只有十来个平方米吧,泥墙上挂着一些介绍冯雪峰生平事迹的图片。靠窗是一张简陋的小木桌,桌上搁着一盏煤油灯,桌旁有一把破旧的藤椅,紧挨桌子又横放着一张小木床,这就是当年冯雪峰在云和秘密养病、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
小顺堡是个僻静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林木蓊郁,遮天蔽日。沿着门前小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当年冯雪峰就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沿着这条小路走进小山村的。
1937年,冯雪峰与博古因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而产生严重分歧,一气之下,竟拂袖而去,秘密返回义乌老家,潜心创作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白色恐怖愈演愈烈,冯雪峰被捕入狱,被羁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他巧妙地瞒过敌人的耳目,在狱中与难友们坚持地下斗争,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他身患重病,身子骨十分虚弱。后来经党组织的多方营救,1942年底以保外就医的名义脱险。后来,辗转来到小顺堡村安顿休养。
冯雪峰在云和逗留了两个多月,于1943年4月29日离开云和去重庆。云和是冯雪峰生命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时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冯雪峰热爱云和这片热土,这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与作品集中均多有记载。
冯雪峰安居小顺堡后,党组织想方设法把他的夫人及三个子女从义乌老家接来,使他们全家在这里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天伦之乐。
冯雪峰在这幽静的环境里,一边养病调养身体,一边坚持党的地下工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抱病写下了《还好主义》、《论女人的“虚荣心”》、《妇女“觉醒”的今昔》等17篇杂文。此外,还写了《悲观主义的本质》、《赌的变迁》等10多篇评论文章。后来,冯雪峰将在云和写的文章全部收入他的杂文集《乡风与市风》,并在书目做了特别的标注,缅怀这段难忘的岁月。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约见冯雪峰时曾高度评价说:“好几年没有看到像《乡风与市风》、《真实之歌》这样的好作品了。”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生活有时会像河流一样,与另一条河流交汇融合了,倏然间又悄然分开,带来了某种情绪上的波流,永远萦绕着心灵,淡淡的,却永远难忘。
我们伫立在冯雪峰旧居前,历史与岁月在风中渐行渐远,一切是那么的清寂冷峻,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冬日的阳光依然灿烂,冯雪峰缘溪出入的小路尽管野草萋萋,路边的树木也多有凋零。但在不经意间,他的伟岸的身躯仿佛正笑吟吟地月夜归来,推开泥墙屋的那扇小木门,点亮昏暗的煤油灯,笔走龙蛇,伏案写作。劳累时,他也许会立起身子洗把脸,喝喝茶,吸一口劣质的纸烟。
此刻,他的内心也许正在翻江倒海:牵挂着祖国的前途命运,思考着党的工作,斟酌着个人的安危去留,更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此时,金鸡啼鸣,东方欲晓,小山村的上空又该升跃起一轮金光灿灿的太阳……
远山如黛自幽静,更有春风送远馨。
我们有理由坚信:邂逅中的生命与事物总是美丽的,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当其一旦沉淀为历史的结晶,便生发出许多光华,让人缅怀、敬仰与礼拜!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雪峰在云和-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