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腊八粥飘香

腊八粥飘香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传说,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常于该日举行诵经、法会,并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献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以供佛,名之为“腊八粥”。该粥的来历传说,有多种版本,最为流行的版本是:一天,在外云游的释迦牟尼又饥又乏,昏倒在野外,被一位年轻的牧女发现,她跑回家寻找食物时发现,自家粮袋也几乎见底了,于是,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聚拢,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送入佛祖口中。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苏醒过来,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为此,人们每逢佛祖成道的日子,亦以各色米、豆、干果加在一起熬粥,以示纪念。后来,佛教信众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还有一个版本,传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房里受苦时,正值寒冬,又冷又饿的朱无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腊八节吃腊八粥随之流传下来了。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祖先和天地神灵保佑,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后来,腊八节由最初的佛教节日,演变成为一种民间习俗,意义也有所改变。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老家也与我国大多数地区一样,自古就有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一些寺庙、药店、商铺,还会在腊八节这天进行广施腊八粥之善事。“令节清晨煮粥忙,炊烟风散万家香”。芳甜的粥香飘在亘古悠长的民俗里,煮粥、吃粥,消灾祈福,喜迎新春。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都喜欢吃腊八咸粥。腊八粥的原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产与习俗而有些不同,一般主要配料有:花生米、红赤豆、莲子、桂圆、红枣、蜜枣、芸豆、白果,还有糯米和白砂糖等。首先,将花生米、红赤豆、莲子、芸豆,先各自煮熟,白果要去硬壳后用油炸来去皮。然后用冷水,先将糯米入锅,等水煮开后,八种配料一起下锅。八种配料,哪个多放,哪个少放,可凭个人口味。用中火煮四、五分钟,粥就好了,中间要多搅拌几次,以防锅底烧焦。粥煮好后,再放入白砂糖,也有放红糖的,可以少放些,因为配料里的蜜枣、红枣、桂圆等都是甜的,可根据个人口味来放。也有添加核桃、枸杞、山药等特色食材,枸杞补肾、补肝,山药养胃、补肾,核桃则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的功效。

“豆香缠绵,铜锅当风”。刚出锅的腊八粥,热气腾腾、粒粒晶莹、色泽斑斓、香气四溢、味道极佳,吃时绵软而又不糊口。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全家人吃上这样一碗象征吉祥美满而又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以增加营养、增强御寒和抵抗能力,保平安、祈求新年好兆头。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归汀州

下一篇: 我见青山多妩媚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腊八粥飘香-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