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赤石古镇造船业

赤石古镇造船业

原赤石镇面临瓯江,有五个码头可供船只停泊,又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地,商业十分发达,有着规模较大的木材、木制品、土特产、棉布、水产等交易市场,因此形成了当时云和最大的船帮古镇,带动了赤石造船业的崛起。

造船业业主以赤石乡建林徐姓为主,这个村也许是面临瓯江背靠着山,没有田地的缘故,七、八户徐姓村民几乎都以造船业为生。赤石村有两家徐姓船厂规模较大,一为宏丰船厂,号大吉,由我爷爷徐国桢和我父亲掌管业务;二为顺风船厂,坐落村头码头上学蒲,由徐观仁掌管业务。

当时,船只是温州到龙泉货物运输的唯一工具。船主们往返温州、龙泉至少要十几天、二十几天,船只既是他们挣钱的工具又是他们的家,所以船主很重视。我家船厂名气很大,生意红火,厂内长期聘请一位造船技术很高的师傅,梓坊人,名李绍贵,吃住我家,为人很好,忠厚、老实、善良,厂内造船工序、技术等基本由他负责,我爷爷负责采购材料。船只的底板一般用枳木、漂板用杉木、铺板用杉木制造,材料要到云龙交界水源头、安岱山、仙眠床等高山村落去挑选,要求三十年以上的老树,树心发黄,先付定钱,再叫当地锯板师傅就地砍伐,锯成板,晾干后由当地村民抬到我家船厂。那时村民抬一扛板到我家船厂,往返要两头黑才能到家,很辛苦,中饭他们用一种植物藤编成的饭袋盛好带来,放在我家吃。那一袋高山单季晚稻红米饭,里面还夹着红红的糟山姜、茄子、刀豆等咸菜,香气扑面,真乃色香味俱全。那时我还小,就哭着想吃他们的红米饭,结果没办法,我妈只好叫那些抬板村民到我家吃,换他们的红米饭给我。

马腿、大梁、小梁、面板都要选择古樟木,锯进去发红,优质的材料造成的船只经久耐用,船主们自然喜欢。

为了减小船身和水的阻力,船的形状造成两头尖,船头翘起,中间宽大。船身分前、中、后三仓,后仓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装货,前仓一般不装货,这样能使船身前轻后重,有利于更快行驶。船身中心宽度约3.5米左右,每块漂板按规定的尺寸打上钉眼,钉子要用手工打成的四边形铁钉,这样板与板之间钉实后就不会退宽,底板拼成后按相同间隔和长度一节一节安装上担子和马腿,两边临水面的那两块板叫转水,转水上按照马腿的狐形和高度依次装上漂板,在每块板与板之间的缝隙用孝顺竹刨成的竹丝塞实,然后用“擂凿”塞紧塞实。这道工序至少要三个师傅共同完成,你一下、我一下的轮流捶擂,那响声很有节奏,动听极了,我小时候每逢捶擂都要到船厂去看,可热闹了。擂船完成后连同每个钉眼粘上机油和石灰混合制成的石灰膏,然后再装上船底铺板、大小梁横、面板、后仓铺板、踏脚板、撑高定板、桅杆,船只的就基本制成。其他的细节完善由船老大自己负责,如船外身涂抹上机油。成船后,船主便择日下水,寄希望能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赤石古镇造船业发展到解放后,因局村船厂和丽水道山船厂成立,从此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文字的重量

下一篇: 美丽云和一角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赤石古镇造船业-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