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遥远的绝响

遥远的绝响

魏裕安先生于2014年整理出版的《云和历代诗词集注》,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繁荣云和历史文化不懈努力的结果。时空跨度900多年的《云和历代古诗词集注》,收集了从北宋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包括200多位作者的800多首诗歌。其中,云和籍本土作者126人。诗人们用诗的形式反映了云和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他用辛勤的汗水,笔耕不辍,奏响了云和诗词遥远的绝响,为云和的本土文化献上了一份厚礼。

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主办,县书法家协会、浙江和信集团承办的“书写云和”大型书法展,从《云和历代古诗词集注》中选取100首诗词由全国知名书法家书写,国庆期间在县体育馆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该书在云和古代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书中魏文瀛、王树英、陈治策、魏兰等著名诗人诗词被选入易行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绿水青山集》。

我们知道要把散落在各处的诗词寻找挖掘出来,专业、艺术地串成一起,成书的过程是很辛苦的。在搜集整理云和历代古诗词的过程中,魏裕安先生翻阅了县图书馆、档案馆大量藏书,多次只身远赴杭州、丽水等地核查资料,还前往云和各地的历史遗迹进行考察调研,查阅云和多本家族宗谱。《云和历代古诗词集注》为“两美云和”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给童话云和着上文化底色,为这座小县大城奉献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珍贵文化。

翻阅这本诗集,我们仿佛与古人的距离更近了,往往感觉他们就在我们当中,一起高歌吟唱。云和雪梨久负盛名,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恩贡王树英,曾作《如梦令?梨花词》赞美梨花:“风雨沉沉春昼,香雪飘来盈袖。留得一枝鲜,俨为玉容争秀。淡透,淡透,好与梅花比瘦。”春暖花开时,我们前往安溪畲乡梨园采风,到云坛老雪梨基地观光,这种感受就由然而生。

清知县陈治策,嘉庆十一年(1806)四月来到云和,他勤政为民,任知县四年期间,足迹遍布云和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云和历代古诗词集注》收录了他的四十五首诗。其中《登云和城楼》诗云:“杰构峨峨压古屯,长空楼上指烟痕。双溪树夹天光炯,八月潮翻海气昏。作吏无能常素食,登高有赋临高览重门。升平屡获丰年庆,把酒凭栏望稻孙。”历史上云和有四个城门,东青阳,西阜安,南迎薰,北拱辰。东城门史称宾?D门,清咸丰五年(1855)大水,濒溪青阳门坏,邑人续修。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陈治策重修后,改称青阳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陈治策《登云和城楼》这首诗,是他主政修复东城门青阳门时所作。

我曾多次攀爬过沈村对门山上的仙瀑岩。沈村人明宏治十八年(1505)进士沈?┦?云:“一径羊肠绕,扶藜取次行。恰当山雨霁,来看石泉清。古木参天秀,苍藤卷地生。仙踪无觅处,林外夕阳明。”颇有沈进士与我们同行一般的感觉。我在云坛乡党委工作时曾无数次步行去包山。包山古道石阶铺成,从沈村、竹坑、平里通向包山、景宁、处州。包山人祖祖辈辈肩挑背驼把雪梨和农产品挑出山来,又从城里买农药化肥和各种生活用品,挑着担子翻山越岭回家。我对陈治策的诗作《包山路》感慨颇深。诗云:“溪行几屈盘,迤逦造峰端。树拥螺光湿,岩拖瀑影寒。蠕蠕云作窖,得得藓成瘢。不尽乘高兴,从他屐齿?。”这个封建王朝的知县,在诗中没有告诉我们路有多难走,而是说他穿的鞋底磨损了,可见他不怕路途难行,常年下乡而深受云和百姓爱戴。

作者收录了他爷爷辛亥革命的先驱魏兰先生的三十二首诗。《云和杂咏八首》之外,我喜欢的还有《寄读狮山》“静爱幽林自往还,无言寂寂竹松间。翻来画稿从新绘,推出诗筒任意删。古迹摩崖寻白泽,新词填纸问青山。课余喜钓溪中鲤,坐对流水曲水湾。”我在魏裕安先生的哥哥魏裕永先生家中,查阅到珍藏的古籍《浮云集》,其中记载有魏兰在箬溪书院读书时所作的《丹桂》诗:“庭前两树桂华开,馥郁清香扑鼻来。淡绿千层承雨露,深黄万点映楼台。风云似粟从天降,花落疑金向地堆。欲把一枝攀在手,高朋置酒此徘徊。”我感觉这首诗写得很好,未录入《云和历代古诗词集注》,打电话询问。魏裕安先生说,他爷爷的诗很多,其中只录入一部分,可见这本诗集的份量。他出这本诗集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家族,不是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这使我对作者钦佩之情更深了一层。

品读《云和历代古诗词集注》,穿越时空,再现云和远去的画面,历历在目;隐隐传来历史的回音,不绝于耳。

+阅读全文

上一篇: 今晚月亮

下一篇: 汀州戏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遥远的绝响-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