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想起家乡的燕子

想起家乡的燕子

作者:高谦
每当我听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总想起家乡的燕子。
每年春天,燕子不远万里从南方翩翩飞到我的家乡。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成群结队历经风雨,犹如黑色的闪电穿越时空,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儿,带着真诚的祝福、带着吉祥的问候,飞入到寻常百姓家庭,它们在空中来回盘旋,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寻找着自己合适的位置,开始筑巢繁衍。听娘讲,燕子筑巢对所选的“风水”非常讲究,一般要选择面朝南的高大堂屋,正常情况下在农家房屋的第二根或者第三根檩条上筑巢,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头檩穷,二檩富,三檩、四檩开当铺,自然人们最希望看到它们能在第二根或者第三根檩条筑巢了。当选择好位置以后,燕子马上就进入最辛苦的筑巢时期。印象中,儿时我最爱做的事情,莫过于坐在杌扎上一边心不在焉的做着作业,一边用童稚的目光聚精会神地看着燕子,一天到晚从我家中的大北屋出出进进,一点一滴一刻不停地从外面衔来软泥、草根、绒毛、树枝等物料,并分泌出自己的唾液融合其中,经过近十多天的共同努力,终于在檩条上筑成了一个像堡垒一样坚固的窝巢。开始天真幼稚的我,不明白燕子这些辛劳繁琐的举动到底为了什么,就问白发苍苍的奶奶,慈祥的奶奶一边用饱经沧桑的目光看着我,一边用她那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喊着我的乳名说道,星儿,你没看见吗?小燕子在垒窝筑巢呢,你可要好好保护它们呀!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在激动与感慨之余,我逐渐对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具有“精卫填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精神充满了敬佩与感激。窝巢筑好以后,燕子有了自己的安身之处,便呼朋引伴成双成对,在蓝天白云下,在和煦的春风中,在清新的暴雨后,在碧绿的湖面上,时而直插云霄,时而掠过低空,时而不断盘旋,它们轻盈矫健的穿插让你目不暇接,累了它们会集体在电线上休息,互相整理着黑色的“燕尾服”,犹如一队队等待检阅的士兵。更似高明的作曲家谱写的五线谱,听它们啁啁啾啾的呢喃声,就像优美的乡村交响乐,给古朴的农村增添了田园牧歌的意韵,让人觉得和谐悦耳温馨自然。当我看到这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下脚步,产生了美好的遐想。只是不明白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为什么它们都不怕电击呢?
下蛋后,燕子开始轮流值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终于孵出乳燕后,两只燕子分工明确,又要起早摸黑一趟接着一趟地捉虫子来喂养自己的孩子了,这个时候也是它们捕捉害虫的高峰期。据资料记载,一只成年燕子一个夏季能捉上15万只昆虫,真正成了农作物的天然保护神。这也是老人们教育我们要保护燕子的根本原因。童年的我,每当看到小燕子长着黄黄的、稚嫩的大嘴,叽叽喳喳的叫着等待母亲喂食的情景,时时被燕子博大的爱心所感染,偶尔看呆了,一部不小心,淘气的小雏燕会把小屁股一撅,白白的一摊稀屎掉到我的额头上,在感到晦气的同时,内心想今后不再理这群小动物了,可时间一长还是止不住关爱的目光,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可爱了......在我们那里,燕子一年可以孵化两窝,一窝又可孵化出四至六只雏燕,雏燕一旦能够飞翔觅食,老燕就不再喂养了,而是把它们赶出窝巢,让它们独立生活,然后重新下蛋繁殖下一窝。
听娘讲,燕子是恋旧的鸟,每年到谁家筑巢,说明谁家的风水就好,就会给这家带来吉祥与幸福。或许是由于这几年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楼房的增加,起脊房子的减少,大大减少了燕子筑巢安家的空间。于是它们不得不改变思路,把巢选在水塔、过道、楼角等偏僻处,这样的环境当然赶不上原先居于高堂之内那样安全舒适了。
在田间地头,每当我望见燕子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潇洒自如的身姿,总被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作为春天的信使,智慧的结晶,勤劳的化身,燕子在轻声呢喃中,带来了花红柳绿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给庄稼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作为燕子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疏远了,尤其在钢筋混凝土的大城市更是难觅它们的身影。或许,燕子更需要一个宁静恬淡的环境,它喜欢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喜欢朴实无华的农家庭院,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天堂。

+阅读全文

上一篇: 会馆里的母校

下一篇: 又到香椿飘香时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想起家乡的燕子-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