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读景鼎湖山

读景鼎湖山

作者:王炳全
读景鼎湖山<南行记之七>
王炳全
“径入寒翠,步入青云”——肇庆市鼎湖山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层叠,古木参天,鸟语蝉鸣,漫山碧透,浓荫蔽日,飞瀑如练,是岭南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佛教圣地。在炎热的暑夏,有幸到此一游,真叫人劳瘁顿消。
导游介绍该市志书曰:“鼎湖山山高谷深,四面无连,八风不动。”沿曲径攀缘而上,果见天气变化无常,时而云雾弥漫,大雨滂沱;时而虹消雨霁,天朗气清;时币又见缕缕烟云飘然而至,游人如坠五里雾中,前呼后立只闻人声,不见人形,恍若置身于虚无缥缈的雾海中,很有些深沉莫测。鼎湖山作为佛教圣地,始建于公元700年前,由智常禅师开山建寺,唐高僧鉴真偕日僧荣容等第五次跨海东渡遇难,辗转来到鼎湖龙兴寺,荣睿病逝于寺中,建有庄严肃穆的唐代风格碑亭以资纪念。明朝崇祯年间,又在山中建庆云寺,至晚清光绪年间,山中寺庙香火鼎盛,驰誉岭南及东南亚。改革开放后,山中诸寺庙全部修葺一新,引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走出小歇群峰、碑亭和庆云寺的通幽曲径,至山腰岔路右折,穿过眠绿亭,忽见一瀑布飞流直下,人称龙潭飞瀑,势似怒涛逼注,坠雪崩云。飞水潭瀑布高30多米,从悬崖峭壁间倾泻而下,如轻纱曼舞,似白练悬空,时而如柱直泻,时而千丝万缕,激起满空飞雪,听去声如雷鸣,在阳光的折射下,呈现出缤纷异彩。站在潭畔的观瀑亭上看飞瀑落潭,使人陡感爽气沁腑,心神一怡。古人在附近崖间深深镌刻“能移我情”四个大字,触景生情,实在是言之凿凿,深得美学之真谛。飞水潭方圆数十米,由浅及深.冬暖夏凉,一泓碧清,周围林木苍翠,游人到此十分喜欢在此游泳。据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述,1917年夏,孙中山先生偕宋庆龄等爱国志士曾游鼎湖,并兴致勃勃地在飞水潭游泳。潭畔尚刻有宋庆龄名誉主席题写的“孙中山游泳处”六个红光闪闪的大字,潭侧专门建有更衣室,给游客增添了击水的雅兴。
沿潭畔小径向上攀登,山道愈加险峻,下望幽谷深涧,不由心生怯意,只好硬着头皮逶迤而上。崖顶建有一座观雪亭,喘过气来俯瞰观瀑,见水柱跌落直如溅玉,使人产生凌虚飘然羽化之感,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山崖峭壁间,有古人大书“喷雪”二字,镌刻于崖石之上,喻义之精当,使人蓦然产生“眼前有景道不得,前贤有书在上头”的感触,面对良辰佳景无以抒怀了。
鼎湖山有20个主要景点,一天时间只能是马不停蹄景中寻幽。看看天色不早,匆匆穿过原始森林,来到景区西端的岭南名刹白云寺。古寺历经修葺,现为鱼珠脊顶,琉璃瓦面,两进五开,古貌新颜,尽显民族风格。白云寺门口有对联云:三十六招提皈依古佛,一十七福地迥出高天。由此可见该寺享誉之久远。古寺不很大,但其设置与名山大刹相仿,大雄宝殿庄严肃穆,供奉着释迦牟尼像,两边十八罗汉仪态不凡,古老的壁画也已修复重现。古寺四周古木参天,后园有一株千年梅树,历经风霜仍古朴苍劲开花结籽,据说是唐代高僧手植。寺内还悬有日本高僧森本长老为白云寺题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对联,遒劲的手书耐人玩味。出得寺门,见眼前开阔地修竹挺翠,清影摇风,思绪悠悠颇有几分入仙悟禅的愉悦。祖国处处有如许壮美的青山绿水,身临其境,能不使人游兴盎然?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读景鼎湖山-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