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红色旅游列宁岩

红色旅游列宁岩

作者:陈世才

红色旅游大巴在公路上奔驰,公路在大石山区里随着山势蜿蜒穿梭,于是大巴也就沿着这样的山路上进入了广西东兰县境内。大巴行至一处山谷,车上的人们随着导游的解说看到了一处方形的洞穴镶嵌在一座大山的腰部。人们明白,列宁岩到了。

列宁岩是广西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拉甲山山腰上的一个山洞,“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就在列宁岩内,这是韦拔群当初创建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场所,距东兰县城38公里,距武篆镇4公里。列宁岩是一个天然石洞,洞高43米,宽64米,纵深137米,可同时容纳2千多人活动。由于洞口高大,所以洞内宽敞明亮,且干燥平坦,很适合开办大课堂。洞内深处还有清泉,据说还有一条长300余米的小暗洞通往山后,如遇危险,可从暗洞往后山撤离,属于进能攻、退能守的战略要地。韦拔群就是看中这样的地势,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场所设在这里。

列宁岩原名为北帝岩,因洞内供奉北帝神庙而得名。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聚众,借祭北帝神庙为名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组成农军举行暴动,攻占了东兰县城。之后,为了寻求革命真理,韦拔群又于1925年1月与陈伯民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讲习所第三期学习,结业后被委任为中央特派员,回到广西开展农民运动。韦拔群回到广西后,于1925年9月在北帝岩开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这一届培养农民运动骨干276人。后来,随着革命形势向有利于农运的方面发展,韦拔群将第二、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移到武篆小学继续开办。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三届,培养农民运动骨干近600人。他们中很多人后来成为广西农民运动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在右江各地燃起了革命的烈火,使广西右江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为百色起义、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率部征战贵州回师广西,驻扎武篆,他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宣传了马列主义,建议改名为“列宁岩”,经过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决定将“北帝岩”改名为“列宁岩”,于是“列宁岩”之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走近列宁岩,但见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题写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巨大横幅镌刻在洞口的岩石上,此横幅是叶剑英于1977年题写,经放大成3米见方后刻在上面的。进入洞内,看到的是经过恢复的当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摆设:岩洞的中央是讲习所的课堂,课堂的两侧为学员的宿舍,前方是讲台,讲台后面是韦拔群、陈伯民等教员的宿舍,最靠里面的就是讲习所的食堂,还有俱乐部和图书阅览室。由于列宁岩在红色革命中的影响,解放后于1962年6月26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后代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77年拔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增设陈列橱窗,以供参观者了解先烈们当年的战斗历程。1995年,列宁岩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红色旅游列宁岩-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