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小叔的心声

小叔的心声

作者:沈汉彬

岁月无痕悠悠去,历史有情记功勋。

芦苇,我们沙上人都亲切地称它为芦头。它是沙上最普及的植物,一直主宰着长江沿线的滩涂。它为沙上祖先开疆辟土、遮风挡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以说每个沙上人都受过芦苇的恩赐。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建筑公司、花木公司等对芦头制品需求量明显增大,编织芦菲、芦帘等成了沙上人家发财致富的最好途径。每年的初冬时节,大家会想方设法到沿江各公社的堤滩管理站购买芦头。由于僧多粥少,芦头成了紧张物资。

具有初中文化的小叔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他想到了1976年冬季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到上海市长兴岛拾芦根时认识的当地农民张志明,于是写信向他了解情况,由于长兴岛滩多人少,芦头相对便宜好买。1984年冬季小叔带着五个人东拼西凑的5000元钱从长兴岛购回两船芦头,芦头一上岸就被抢购一空,每人分到了近千元的收益。

初战告捷,1985年小叔扩大经营,从长兴岛搞回了四船芦头。

1986年小叔准备大干一场。6月6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了沙洲县乐余公社东兴信用社,请求贷款5万元,当时的工作人员老汪热情地接待了小叔,最后他说:“我们只有3万元的权限,你的特殊情况我会向上级领导汇报,努力争取。”十天后,当小叔再次忐忑不安地出现在信用社门口时,老汪兴奋地从里面迎出来:“老沈,你的贷款报告上面批下来了。”6月中旬,小叔怀揣信用社的支票和自己筹集的3万元现金兴匆匆地赶往长兴岛堤滩管理站,一举签订了1000多亩的滩涂承包合同。接着小叔又奔赴安徽、苏北等地招兵买马,组织了40多名“精兵强将”,在芦头成熟的时候开赴长兴岛收割。

那年放寒假一到家,我就发现四干河的西侧停靠着几只满载芦头的机帆船,岸上、河沿上、船上到处是忙碌而充实的身影,凛冽的寒风中不时飘荡起欢快而高亢的劳动号子。原本一年中老家最寒冷萧条的冬季变得比夏天还要火热,充满生机和活力。理发的父亲还在家兼营小百货,为小叔提供糖烟酒、粮油调料等后勤物资。有次天快黑了,奶奶急匆匆地赶来,说有船要下滩,我和弟弟立马放下手中的饭碗,借了拖车,小心翼翼地把200瓶南通粮酒、2大坛后塍黄酒、100斤卷面和20条花好月圆香烟搬运到了船上。安徽、河南、苏北的商人也纷纷慕名前来,争相购买芦头,割芦头的、掮芦头的、买芦头的、装载芦头的、做芦菲的、压芦帘的、编芦花鞋的……男女老少都成了芦头经济的受益者,就连我80多岁的奶奶也经常乐滋滋地跟着喝羊汤,心里暖洋洋。这种芦头连着我你他,幸福千万家的景象着实让人欢欣鼓舞。

1987年春节前夕,小叔不仅还清了5万元贷款,还把自己积余的4万多元存进了信用社,并动员他的四个合伙人把钱存到了信用社。

接连多年的芦头生意,让小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副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活,很多农户和小叔一样盖起了楼房。

时代的变迁,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芦头制品的需求量日渐减少,芦头经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小叔的芦头生意也就成了“过去式”。但是他对信用社的感激之情非但没有淡化,反而与日俱增。每年春节聚会的时候,我最喜欢“芦头老板”的美好回忆,他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的讲解总让大家听得有滋有味。用小叔的话说:“没有了金箍棒,孙悟空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打不了白骨精,信用社不仅给我贷了款,更让我明白了‘信用做人、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没有信用社的‘如意金箍棒’,我沈国民是不可能把芦头生意做大做强的。”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昔日的信用社早已改制成了农村商业银行,今天的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多项核心经营指标已跻身国内一流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0年评定全球最大1000家银行中排名第793位,位居全国同类机构第一位。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历史的必然:“给别人火把,其实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

今天我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小叔的心声:“人生在世,草木一生。一个人不能只想着钱,更要考虑自己的名声,做个讲信用的人。”这是对小叔的最好纪念,更是出于对张家港农商行“伴随你、成就你”信用文化的由衷赞赏。传承并弘扬信用文化,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原载2011-12-9《张家港日报》
+阅读全文

上一篇: 一包白皮云烟

下一篇: 让爱去旅行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小叔的心声-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