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一个退休老人的人文情怀

一个退休老人的人文情怀

作者:老顽童

很早就听说,白山湖畔,国家森林公园白山湖旅游景点有一个叫宋维君的人,创办了一个民俗纪念馆,馆里有上千件藏品,在当地很出名气,甚至在全国也被一些游客称道。想去一睹后快,可惜,由于忙忙碌碌,一直挤不出时间去。春节过后,天气暖和了,抽个时间决定去看看。临去之前,我先约了好友安生作陪,接着又给宋维君打个电话,电话号是从朋友那里要来的,听筒里传来一个男中音:“哪一位?……”我说明情况。对方很高兴:“啊,青庆老师啊……欢迎,欢迎……”于是我们准备了采访工具,驱车前往。宋维君提前在他的纪念馆门口迎接。斡喧几句,宋维君把我们带进纪念馆,纪念馆已经改成《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宋维君,红石林业局退休职工。退休之前,是林业局白山湖一号船轮机长。宋维君原本是中水一局职工,1988年调到红石林业局任一号船轮机长。宋维君在岗期间,工作积极,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目前是桦甸市政协委员。

走进纪念馆,迎面是一个“中华巨龙”的根雕工艺品。这个中华巨龙,是宋维君在水上巡湖时发现的水上漂浮木,捞到岸上之后,稍加修饰,就成了一件颇有艺术价值的馆藏工艺品,长约八九米,活像一条腾飞的龙。纪念馆里,各种藏品有几千件,琳琅满目,有在房上吊着的,有在架子上摆着的,还有随便放在地下的,非常拥挤,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艺术展览馆,缺乏展览馆馆展艺术氛围。给人感觉倒像“杂货铺”。馆里有些冷,因为馆里冬天无暖气,外面天气虽然暖和,但不见烟火的屋里很冷。

我和宋维君到他的办公室进行实质性采访。安生饶有兴趣的对馆藏品拍照。

说起老宋创办的这个纪念馆,宋维君不由自主地说起吉林省红石林业局,“国家森林公园”的产生。上世纪九零年代末,国家调整林业结构,逐年减少采伐任务,致使大量一线工人逐步下岗,局里财政出现困难,职工生活困难。就在这紧要关头,宋维君向局里提出开发旅游的建议。经过论证,国务院正式批准,红石林业局“国家森林公园”应运而生。为表彰宋维君提出的前瞻性建议,局党委授予宋维君“创业先锋”称号。

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后,白山湖旅游景点也同步开发。宋维君如鱼得水,为景点建设,献计献策,发挥聪明才智,出了不少力。2013年宋维君退休。

“你是怎样想到创办这个纪念馆的呢?”我问。宋维君说:“建立这个纪念馆是偶然也是必然。”白山湖是水电工程截流后,下闸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库区总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涉及三县市,位于松花江上游,置身于长白山茫茫林海,生态环境极好,清雅优美,且湖光山色,是开发旅游的绝佳圣地。宋维君在巡湖时,发现大量漂浮浪木,这些漂浮木在别人眼里都是废物,只多晒干能当烧柴。可是宋维君独居慧眼,捞上来的漂浮木,经他稍事雕琢加工,就成了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有些漂浮木不用雕琢,捞上来就是自然天成的工艺品,艺术价值很高。时间一久,宋维君收集的艺术漂浮木就摆了一片,形成一个方阵,在旅游景点,受到游客的特别青睐,游客与这些艺术品拍照留念。后来,宋维君为保护这些艺术品,騰出一个屋子摆在里面。结果游客就到屋子里参观拍照留念。从这时起,宋维君产生办民俗纪念馆的想法。宋维君开始大量收集民间遗留生活用品,从吃穿用无所不收,各个历史时期的遗留文物,宋维君无所不集。几年时间,形成现在规模。文物达上千件。宋维君在旅游景点出了名。最初的时候,宋维君把纪念馆命名为《东北民俗纪念馆》,可是,随着文物收集越来越广阔,文物已不单单是东北,全国各地各个历史时代,几乎都有收藏,宋维君把纪念馆名称改为《民俗纪念馆》。宋维君在旅游景点名声大震,几乎所有到过旅游景点旅游的游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宋馆长,热情好客,睿智而具有创业精神。好多游客与宋维君拍照留念,为宋维君的纪念馆题字留言。

让宋维君名声远播的,不仅仅是纪念馆的创建,主要还是他具有开托意识的创业精神。政府赋予他许多荣誉。一波一波的游客慕名而来。走进纪念馆,里面的展品,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让人为中华民族浩瀚历史文化而震撼。说起纪念馆里的文物收集,几乎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宋维君讲:一次,宋维君和全站工作人员下乡进行林政检查,发现一居民在砸一个树根,一边砸一边嘴里嘟嘟哝哝骂,宋维君感到奇怪,走过去看,只见地上一截树根,两个杈,活脱脱女人的两条腿,脚部臀部非常明显,活脱脱一个女人的下半身。令人惊奇的是,树根的右腿屁股上一个小树根疙瘩,活像一个小肉瘤,也正是这个小“肉瘤”,让这人生气,在院里用斧子砸着出气,准备砸坏了烧火。原来,那男子媳妇右屁股上也有一个小肉瘤,和这树根上的疙瘩很像,勾起他对妻子的怨恨。男子的媳妇几年前跟人跑了,撇下他和孩子孤零零艰难度日。睹物恨人,于是拿这截木头煞气。

宋维君看到这截木头是很好的艺术品,自然天成,幸得没砸坏。宋维君说:“别砸了,卖给我吧……”宋维君给了那人十几元钱把那截木头拿回家,让妻子给缝制一条短裤,给木头套上,从此,一个震惊游客的天然艺术品摆在了纪念馆。说老实话,宋维君的纪念馆依托旅游景点创立,可景区人脉也是靠这些震撼人心的文物拉动,许多人来旅游的心思主要是来参观文物。

宋维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启发了他对红色文物的收藏。宋维君有一手理发手艺,这是在学雷锋的年代练出来的。宋维君到敬老院当义工,给敬老院老人剃头,老人当中有个老人,是当年东北抗联三师七团的一个情报传递员。晚清一个王爷的后人,正蓝旗人,姓胡,东北沦陷后,老人参加抗联,那时老人正年轻,组织上派他当交通员,专门传递情报。老人得祖传武功,耍起刀枪来甚是了得。一次在传递情报时与三个鬼子讨伐队相撞,鬼子用刺刀顶住他:“你的什么的干活?”“我的给大酱缸警署刘暑长报信的干活……”三个鬼子当中的一个鬼子少佐怀疑地对胡交通上下打量了一番:“你的撒谎,你不是良民,你的杨胡子奸细的干活(杨胡子:鬼子对杨靖宇将军的蔑称。胡子:即土匪,鬼子对抗联武装组织污蔑。)……”朝两个鬼子一挥手用叽叽咕噜的鬼子话说:“搜搜他……”胡交通懂鬼子话,鬼子控制东北多年,许多百姓会鬼子话。胡交通心里做好了准备。两个鬼子一个继续端枪顶着胡交通,另一个鬼子,一手端枪,另一只手准备搜胡交通,刚要动手,胡交通心里明白,身上刚刚从情报站取得新情报,是一张会全栈军事要塞的军事布防和火力配备图。就在鬼子刚要动手的一瞬间,胡交通突然暴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一拳打倒一个鬼子,速度之快鬼子连想都来不及想。接着飞旋一腿鬼子还没反映过来,枪已到了胡交通手中,不到二秒钟,二个鬼子被刺死。鬼子少佐被这突如出来的变故惊的往后一退,还没反映过来,二个部下已被刺死,鬼子少佐绝没想到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国人,会有这样身手,“呜哇”叫着:“你的果然杨胡子奸细的干活,良民大大的不是,良心坏了坏了的有……”“唰!”地抽出战刀,拉开日本武士厮杀架式,还没施展开来,胡交通跨前一步,双臂一挥,那少佐手中军刀脱手在空中飞转,像转陀螺一样,转了几圈,竟神使鬼差地直奔鬼子少佐脖子而来,不等鬼子少佐反映过来,脖子已经被自己军刀切进大半。一股乌血喷涌而出,胡交通收起鬼子的枪枝,脱下鬼子少佐的军服穿上,挎上鬼子的王八盒子,把军刀佩在腰间,装扮成鬼子少佐,把长枪掩藏起来,大摇大摆地骂着鬼子小兵,混出包围圈。不久,抗联三师根据情报,在魏拯民将军的带领下一举袭击了会全栈鬼子据点。从此这把军刀和那身鬼子服装,被老人保存下来。

老人听说老宋喜欢收集历史文物在旅游景点免费展出,把自己保存了一辈子的鬼子战利品拿出来交给老宋,郑重地说:“我无儿无女,一辈子靠国家照顾安度晚年,这是我保存了一辈子的纪念品,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把我们当年抗联精神发扬光大……”老宋激动地接过来:“谢谢老人家,谢谢胡大爷的信任……”回家后,老宋当夜制作了文物的说明,摆在当时规模还不很大的纪念馆。老宋绝没想到这件历史文物竟是那样吸引游客拍照。这让老宋感到,红色文物展出,更吸引游客参观,人们喜欢从当年那些革命烈士身上,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014年,宋维君退休后,加大了收集红色文物的力度。经过几年的时间,宋维君收集了抗联时期和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文物大约一百五十多件,里面有抗联时期的军服,日本关东军军服军刀,和伪满警服等。随着这些历史文物的收集,老宋的纪念馆文物越集越多,纪念馆不断阔大,越来越多的文物让老宋发起愁来,这么多文物拥挤在三间房子里,每件文物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通通都记在老宋本子上,要让文物发挥作用,必须对每一件文物写出说明,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程,老宋一个人干不了,必须雇请能写会画的艺术人才和懂馆藏文化的人才行。文物当中,有白山水电建设各时期图片,也有各个历史时期中央领导视察水电建设的图片,这些图片非常珍贵,她引起老一代水电建设者对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回忆。

多年来,老宋为收集这些文物,花费了大量资金,家里几乎没有积蓄,这让老伴很有怨言。老宋为壮大自己事业,更是豁出去了,为缓解经济压力,宋维君从银行抵押贷款三十万元,创办龙华山庄,集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很快,老宋用自己聪明才智,研制出“状元红”美酒。这美酒甘美爽口,唇齿留香,不口干不上头。游客为此酒留恋往返,许多人为此酒专程品尝。

老宋的山庄为老宋筹集大笔资金。老宋也因此被政府授予“创业先锋”。正在老宋踌躇满志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看老宋的山庄挣钱,于是大量餐饮住宿服务业在景点建立,山庄在竞争中效益大减。服务餐饮业增多,湖边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为保持白山湖生态,国家下令取缔湖边餐饮服务业,老宋的山庄面临迁址。老宋目前正为这事伤脑筋。

最初的时候,老宋收集历史普通文物花不了几个钱,但随着历史文物市场竞争越来越紧张,文物的收集越来越难,价格也越来越高,老宋的花消越来越大。以前几元钱可以收购到的普通文物,后来成百上千的花销。文物界有句俗话:“收集文物穷三年,收到宝物吃三年。”但老宋的收集文物与其他文物藏友不同,老宋是为了从历史深海里挖掘民族苍桑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故舞人们继续继续这种精神。

有一件文物让老宋记忆犹新。那是夹皮沟一位普通老人,这老人当年是魏拯民将军的生活副官,姓郎,在一次被鬼子围困后,郎副官偷偷下山搞吃的,结果被鬼子活捉,这副官没有经得起鬼子的拷打,供出魏拯民将军藏匿地点,后来魏将军牺牲后,鬼子投降,郎副官被政府判刑二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狱回夹皮沟一山村定居。郎副官有个铜质饭盒,是魏拯民将军平常用的饭盒,那天郎副官提着饭盒下山搞吃的,结果被捕叛变。郎副官一直觉得对不起魏将军,一生把饭盒保存着。老宋听说后,赶到夹皮沟郎副官住的山村,向老人说明情况,老人很痛快地把饭盒交给老宋,老宋要给老人一笔钱,老人拒绝了,老人说:“我已经对不起魏将军,我不能用将军遗物换钱花,现在国家还让我这个罪人吃低保,衣食无忧,对将军来说我是有罪的……”其实,郎副官虽然叛变,鬼子并没有抓到魏拯民将军,魏将军在郎副官下山后,已转移地点,鬼子抓不到魏拯民,郎副官反而吃了更多苦头。这件文物和抗联老人捐献的文物,目前是东北抗联文物纪念馆的重要文物。

老宋的纪念馆藏品囊括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有石器时代文物,也有古人生活工具,石刀石箭石斧,应有尽有,古兵器现代兵器及各时代生活用具,更是琳琅满目。纪念馆里,最多的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及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文物,其中文革文物和抗联文物占很大一部分。里面有满洲国结婚证,清代证婚书,清代官员任命书,东北军帅府任命书,伪满官员任命书和抗联部队军官任命书等各类珍贵文物。走进老宋的纪念馆,你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抗争历史,每一件文物,都展现着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精神与智慧让人激动不已。

由于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有独钟,老宋加大了对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物收集。老宋被政府誉为“大山里的文化人”。

老宋每天都很忙,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游客参观,要一一向讲解每件文物来历和作用,每天都累的精疲力尽。雇不起讲解员,但老宋很快乐,觉得自己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老宋纪念馆,被游客传编祖国的四面八方。2015年,老宋把民俗馆改成《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老宋准备把纪念馆扩大为几个展厅,按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在各展厅展出。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将军的孙子马继民听说东北有退休老人自费创办《东北抗联纪念馆》,宣传爷爷领导的抗联精神,非常激动,特意风尘仆仆地带着儿子到东北参观老宋纪念馆,并题字与老宋拍照留念。二十年来,老宋的纪念馆接待了大量参观游客,游客从省长到市委书记,也有媒体记者和普通游人。游人签字留言多达十多卷。老宋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16年春天,吉林市电视台记者慕名前往拍了专题记录片。老宋成了名人,多次被登上报纸和杂志。

2014年,吉林省财贸学院把老宋纪念馆定为红色教育基地。接着,有许多团体把老宋的纪念馆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学习基地。

老宋的名气越来越大。

老宋的纪念馆目前是白山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白山各党政机关团体职工参观教育学习基地。馆里有件伪满时期,日本宪兵队刑具,叫“钉床”,钉床是一块硬木板凿制出一排一排木钉,木钉上再钉上锋利铁钉,木板两头钉有铁环,犯人躺在上面把铁环往四肢一套,生不如死,那钉床不知害死多少无辜的中国人和抗日志士。上面依然还存留当年被鲜血沁透的痕迹,只不过随着年代久远,鲜血已变成一噶哒一块的黑斑。钉床目前由于年代久远,铁钉大部锈蚀脱落。每逢党政机关和青少年团体来接受爱国主义参观教育,老宋都讲的绘声绘色,孩子们望着这个钉床泪水涟涟,党团员牙齿咬的咯咯响,拳头捏得紧紧的,恨不得要与鬼子“决一死战”。

有人曾出巨资买下老宋的全部文物,老宋一口回绝了,老宋说:“我办这个纪念馆是教育人不忘民族奋斗精神,让我们的后人积极向上的,不是为了赚钱的。”老宋决定:“等我实在干不动的时候,我要把这些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老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要在晚年把自己的晚年余热发挥到极致。

老宋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未来计划:老宋想在镇里建一座像样纪念馆,馆里的文物太多了,房子太小,放不下那么多文物,好多文物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老宋想对每一件文物写出标签,写出介绍,再雇上二个懂文物艺术的讲解员,这样老宋要一大笔资金,老宋目前还没有这笔资金。“但以后我一定想办法办到……”老宋大约估算一下,目前他的馆藏总文物俱多,的确需要一个宽敞的大房子摆放这些文物。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老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件抗联时期的文物,已经谈好价钱,让老宋去看看。我们只好匆匆忙忙结束采访。老宋歉意地和我们告别,前往靖宇县赤松镇看文物。我们望着老宋急匆匆的背影,夕阳中,老宋披一身霞光,迈着坚实地步子,让人对老宋生出无限敬意。

2019年4月24日修改原稿

宋维君向游客介绍文物原吉林市委书记赵家治参观题字

宋维君向参观者介绍文物宋维君讲解文物来源和历史

抗联使用的枪支宋维君向游客介绍文物

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签字留言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一个退休老人的人文情怀-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